<< Prev | 2023 | Next >>

20230701

这周发生了啥?

sm sm

A line about this week

  • 人生已走过了 7999 天、1142 周、264 个月。

A line about today

  • 20230625 和 舍友 2 打了一晚上火柴人,很开心;
  • 20230626 从学校回到家中;
  • 20230627 重构 Hentai Reader;
  • 20230628 发现新的机翻工具 MTool;重新开发 Hentai Reader;绑定 Steam 土区手机验证器,准备倒余额;
  • 20230629 因夏促延到翌日,开始纠结时区问题;解包 ROOM;发现错过毕业典礼预报名;
  • 20230630 Steam 夏季特卖开始,发现好多游戏自上次东促来都涨价了,买了两款游戏;并创建了 GetChu 2019 Sales Ranking | GetChu 2019 銷量排行 (bgm.tv) 游戏目录,发现游戏并不好找,发觉之前拿到的硬盘版原来都是从光盘中提取破解之物;共青团层层混乱,不如删档跑路;
  • 20230701 名器用的炮架卖了 ¥145;到学校拿了舍友的身份证复印件;决定不参加翌日的毕业典礼,并对计划经济深恶痛绝;Twitter 上游开始限流,Nitter、脚本等无状态客户端失效;

What goals will I focus on next week?

Others

待办列表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 「对事不对人」的评价体系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有这样一类题:「如何评价文中的 Z」,知乎热榜也以此句式居多,往往这样的问题,都是先贴几个扼要、犀利的形容词(贴标签),然后再捕风捉影地附上一些佐证。
    • 后来迷上了社交媒体,接触到了一些平权思想,如 LGBTQ、女权或是其他,这样教条般的标准答案好像失效了,不确定性太多了,而下意识「贴标签」的行为太懒惰、太傲慢了。准确来说,我迷失了。山外山,人外人,我不知道标签之外,还存有什么来填充内心评价体系的空洞。
    • 最近看 Youtube 有感:每当看到 「当 X 遇到 Y 是什么样的反应」的节目,就犯恶心。
    • 本质来说,我们对这个 Title 感兴趣的时候,往往对 X 的在乎比重是大于 Y 的,更多的是,我们其实不了解 X 这个东西,我观看了不少诸如此类的视频,但到最后我发现,其实我并没有得到我预期的反应,至少有时看完之后,我还是会劝自己:「都是节目效果」。
    • 这个反应很有意思,拒绝接收现实的,但现实是什么?现实是除了一些不可言说的东西,如条件反射、或是藏在细胞核中的基因对,我们都是一样的,无论男女、职业、信仰,只有不存在「生殖隔离」,我们就是一样的。所以看完这样的视频我总是大失所望,因为这些不可言说的东西其实总是收敛在相同的反应之中,最后的节目效果大同小异。
    • 事后看来,难免有一些引流、标榜自己之嫌。所以我觉得更好的做法就是「对事不对人」,说你做了什么,而不是你是什么样的人,至少人应该收敛于客观事实,我想,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分类方法。
    • 回到一开头的评价体系,我觉得,一个好的评价体系,首先不是简单的。他应该包含这个人做了什么,而不是贴上几个遮丑的标签。更具体的是,不要因为一个人得到一张奖状而崇拜他,要因为他做了什么值得崇拜的事而崇拜他。
      • 另外,崇拜者不喜欢鲜活、流动的人,相较之下,他们更喜欢死人。我们甚至可以说,因为他还健在,所以我不崇拜他。因为我知道,我们的距离不够,我还能通过除了书本之外的方式了解他,远比稗官野史丰富,因为这太复杂了,这远比我要复杂。
    • 然后,它不能捕风捉影,就像所说:「我们慎勿以人们在一生里的某个瞬间的表现来评价他们。」,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往往不是我们说了算的。
  • 我逐渐理解一切
  • 迅雷注销要验证手机号,笑死我了
  • 在浴室自慰过的就知道,不买个防水的手机、耳机是不行的。

沙发土豆的自我修养

达尔文游戏

ROOM:窥视女孩私生活 偷窥洗脑模拟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