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幻觉

前几年看过一句话,具体讲什么忘记了,大致意思就是如果不是互联网,很多人一辈子也不可能认识,也不可能说上话。

原话当然是一句骂人的话,但我最近发现,我非常像那个不解风情的人,为什么呢?

这周我本来要做一个 黑曜石导入计划 的项目,就涉及了 ACGN 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之前几年我一直都是间断地用 班固米 管理的,比较难受的是,2020 年因为 隐私 保护,数据都清空了,所以我不得不扭头开始做数据恢复。

恢复数据这个事情,浪费了周内的好几个晚上,加上周六一上午的时间。总体恢复的差不多时,已经是中午了,我边吃午饭边想,为什么前几年自己这么偏执,非要去注销账号呢?1

总结有几点原因:

  1. 社交媒体压力;
  2. 隐私考量,那段时间也看了 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The Social Dilemma,突然就开始仇视每一个中心化的服务。觉得身边的每一个服务都是老大哥的触手窃取用户隐私,无所不用其极地商业化,甚至是送中反诈。
  3. 社交媒体可替代性,隐私保护这种想法产生于 2020 年,因为疫情,那是段几乎没有社交的日子,漫无目冲浪的日子里,我接触了无数社交媒体,于是开始鄙视国内的仿制品:微博、微信、支付宝、知乎、小红书、贴吧。
  4. 听人劝,那段时间接触了「一天世界」,博主坚持不用微信,也建议别人不要用微信;持有这样观点的人很多,当时甚至有一个人体蜈蚣的梗图就是讲 2,国内媒体对墙外内容的搬运现象,这加重了我对国内媒体的厌恶。如果你想要什么新闻,最靠谱的方式就是无限靠近信源,而不是关注公众号。去看组织的官网,去看各大高校的论文,等等等等。

是不是很充分。

但如今的我不再这样认为,就像是去年 618 杨笠给京东代言,很多男性用户决定注销账户一样。我觉得 「注销账号」这个反抗方式很傻逼,随网络大流的这些人,支撑他们做出这一行为的动机,完全是情绪,没有任何逻辑可言。而「注销」这是一个近乎自毁的途径,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果你用京东七八年了,却还选择卸载了,这不就免费成了别人的枪子儿吗?

而我之所以傻逼。是因为我的 4 点原因中,后三点全是别人的规训。换句话说,被煽动的

就拿「不要用国内社交媒体」这一个观点来看,是如此粗暴、傲慢、一刀切。说这话的人,更有可能这些媒体就不是刚需。有可能就生活在国外,跟你玩的不是一个游戏。

和生活在国外的人们不一样,老中社交靠微信,购物靠支付宝,没有别的选择,因为选择都堵市场外面了,进不来。

老中们的流量,早就被抖音、美团、知乎、贴吧、小红书等吃干抹尽了,如果你不尽早混进去,你永远都只能像上世纪的边缘人,不入流。

什么意思呢?

假如你非常喜欢逛漫展、跑马拉松,你一定会想办法关注当地主办方的微博、公众号,而不可能是要求他们把活动的内容同步到推特,或者根本不存在的官方网站。

后者虽然更好,更去中心化,但这不是他们分发内容的方式。如果你真的要求他们这样做,他们只会像看傻逼一样看你。

我可以私下这样要求自己,但出去这个门,走进这个市场,我还是只能削足适履。

甚至我觉得,能说出这样话的人本身就具有一种特权,一种能和老中们的世界完全切断联系的能量和勇气。

而你,我的朋友,目前还没有此项权力。

所以你还是删掉让你产生幻觉的人和软件吧。

Footnotes

  1. 即使无法注销的账号,也会尽量去清空数据,换绑邮箱。

  2.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我的理解太过于二极管,一些博主仅仅批判国内的一部分媒体,而且选择给整个行业扣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