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ent
- 版权信息
- 译者序
- 序言
- 前言
- 第1章 一次自评价测试
- 第2章 软件测试的心理学和经济学
- 2.1 软件测试的心理学
- 2.2 软件测试的经济学
- 2.2.1 黑盒测试
- 2.2.2 白盒测试
- 2.3 软件测试的原则
- 2.4 小结
- 第3章 代码检查、走查与评审
- 3.1 代码检查与走查
- 3.2 代码检查
- 3.2.1 代码检查小组
- 3.2.2 检查议程与注意事项
- 3.2.3 对事不对人,和人有关的注意事项
- 3.2.4 代码检查的衍生功效
- 3.3 用于代码检查的错误列表
- 3.3.1 数据引用错误
- 3.3.2 数据声明错误
- 3.3.3 运算错误
- 3.3.4 比较错误
- 3.3.5 控制流程错误
- 3.3.6 接口错误
- 3.3.7 输入/输出错误
- 3.3.8 其他检查
- 3.4 代码走查
- 3.5 桌面检查
- 3.6 同行评审
- 3.7 小结
- 第4章 测试用例的设计
- 4.1 白盒测试
- 4.2 黑盒测试
- 4.2.1 等价划分
- 4.2.2 一个范例
- 4.2.3 边界值分析
- 4.2.4 因果图
- 4.3 错误猜测
- 4.4 测试策略
- 4.5 小结
- 第5章 模块(单元)测试
- 5.1 测试用例设计
- 5.2 增量测试
- 5.3 自顶向下测试与自底向上测试
- 5.3.1 自顶向下的测试
- 5.3.2 自底向上的测试
- 5.3.3 比较
- 5.4 执行测试
- 5.5 小结
- 第6章 更高级别的测试
- 6.1 功能测试
- 6.2 系统测试
- 6.2.1 能力测试
- 6.2.2 容量测试
- 6.2.3 强度测试
- 6.2.4 可用性测试
- 6.2.5 安全性测试
- 6.2.6 性能测试
- 6.2.7 存储测试
- 6.2.8 配置测试
- 6.2.9 兼容性/转换测试
- 6.2.10 安装测试
- 6.2.11 可靠性测试
- 6.2.12 可恢复性测试
- 6.2.13 服务/可维护性测试
- 6.2.14 文档测试
- 6.2.15 过程测试
- 6.2.16 系统测试的执行
- 6.3 验收测试
- 6.4 安装测试
- 6.5 测试的计划与控制
- 6.6 测试结束准则
- 6.7 独立的测试机构
- 6.8 小结
- 第7章 可用性(或用户体验)测试
- 7.1 可用性测试基本要素
- 7.2 可用性测试流程
- 7.2.1 测试用户的选择
- 7.2.2 需要多少用户进行测试
- 7.2.3 数据采集方法
- 7.2.4 可用性调查问卷
- 7.2.5 何时收工,还是多多益善
- 7.3 小结
- 第8章 调试
- 8.1 暴力法调试
- 8.2 归纳法调试
- 8.3 演绎法调试
- 8.4 回溯法调试
- 8.5 测试法调试
- 8.6 调试的原则
- 8.6.1 定位错误的原则
- 8.6.2 修改错误的技术
- 8.7 错误分析
- 8.8 小结
- 第9章 敏捷开发模式下的测试
- 9.1 敏捷开发的特征
- 9.2 敏捷测试
- 9.3 极限编程与测试
- 9.3.1 极限编程基础
- 9.3.2 极限测试:概念
- 9.3.3 极限测试的应用
- 9.4 小结
- 第10章 互联网应用测试
- 10.1 电子商务的基本结构
- 10.2 测试的挑战
- 10.3 测试的策略
- 10.3.1 表示层的测试
- 10.3.2 业务层的测试
- 10.3.3 数据层的测试
- 10.4 小结
- 第11章 移动应用测试
- 11.1 移动环境
- 11.2 测试面临的挑战
- 11.2.1 移动设备多样性
- 11.2.2 运营商网络基础设施
- 11.2.3 脚本编程
- 11.2.4 可用性测试
- 11.3 测试方法
- 11.3.1 真机测试
- 11.3.2 基于模拟器的测试
- 11.4 小结
- 附录A 极限编程示例程序
- 附录B 小于1000的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