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ent
- 封面
- 版权信息
- 序言
- 沉默的大多数
- 一
- 这个世界上有个很大的误会,那就是以为人的种种想法都是由话语教出来的。假设如此,话语就是思维的样板
- 对于天下三分之二的受苦人,我是这么想的:与其大呼小叫说要去解放他们,让人家苦等,倒不如一声不吭,忽然有一天把他们解放,给他们一个意外惊喜。总而言之,我总是从实际的方面去考虑,而且考虑得很周到。幼年的经历、家教和天性谨慎,是我变得沉默的起因
- 二
- 只是我们中间的一些人,该负一点欺负同学的责任
- 当年我就这么想,现在我也这么想:话语教给我们很多,但善恶还是可以自明。话语想要教给我们,人与人生来就不平等。在人间,尊卑有序是永恒的真理,但你也可以不听
- 好在人不光是在书本上学习,还会在沉默中学习。这是我人性尚存的主因。至于话语,它教给我的是:要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把“文化革命”进行到底
- 三
- 在那些争论的人之中,有一个人居于中心地位。但他双唇紧闭,一声不吭,唇边似有血迹。在场的大学生有一半在追问他,要他开口说话,另一半则在维护他,不让他说话
- 四
- 参加了“积代会”,就是积极分子。而积极分子是个好意思。另一种机会是当学生时,假如在会上积极发言,再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就可能当学生干部,学生干部又是个好意思。这些机会我都自愿地放弃了。选择了说话的朋友可能不相信我是自愿放弃的,他们会认为,我不会说话或者不够档次,不配说话。因为话语即权力,权力又是个好意思,所以的确有不少人挖空心思要打进话语的圈子,甚至在争夺“话语权”。我说我是自愿放弃的,有人会不信——好在还有不少人会相信。主要的原因是进了那个圈子就要说那种话,甚至要以那种话来思索,我觉得不够有意思。据我所知,那个圈子里常常犯着贫乏症
- 五
- 因为我既不能证明自己是哑巴,也不能证明自己不会写字,所以这两件事我都是干过的
- 可以在话语的世界里分出两极。一极是圣贤的话语,这些话是自愿的捐献。另一极是沉默者的话语,这些话是强征来的税金。在这两极之间的话,全都暧昧难明:既是捐献,又是税金。在那些说话的人心里都有一个税吏。中国的读书人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就是交纳税金,做一个好的纳税人——这是难听的说法。好听的说法就是以天下为己任
- 就是有些话没有说出来的人。就是因为这些话没有说出来,所以很多人以为他们不存在或者很遥远
- word is out
- 沉默的大多数
- 这些人保持沉默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人没能力,或者没有机会说话;还有人有些隐情不便说话;还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对于话语的世界有某种厌恶之情
- 六
- 所谓文学,在我看来就是:先把文章写好看了再说,别的就管他妈的
- 夫子也未能免俗
- 但是在这世界上的一切人之中,我最希望予以提升的一个,就是我自己。这话很卑鄙,很自私,也很诚实
- 一
- 思维的乐趣
- 一
- 他们认为,所谓思想的乐趣,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用毛泽东思想来占领,早上早请示,晚上晚汇报,假如有闲暇,就去看看说他们自己“亚古都”的歌舞
- 这种痛苦的顶点不是被拘押在旅馆里没有书看、没有合适的谈话伙伴,而是被放在外面,感到天地之间同样寂寞,面对和你一样痛苦的同伴。在我们之前,生活过无数的大智者,比方说,罗素、牛顿、莎士比亚,他们的思想和著述可以使我们免于这种痛苦,但我们和他们的思想、著述,已经被隔绝了。一个人倘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乐,那么他的第一个欲望就是学习
- 二
- 三
- 四
- 五
- 一
- 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
- 一、谁是知识分子
- 二、中国的知识分子的中古遗风
- 三、中国知识分子该不该放弃中古遗风
- 知识分子的不幸
- 花剌子模信使问题
- 积极的结论
- 一
- 二
- 三
- 四
- 跳出手掌心
- 有了使不尽的钱,也不见得能做出突破性的发现
- 就以文学艺术为例,我们这里要求它面向社会、面向生活,甚至要求它对现世的人有益,弘扬民族文化等等,这样就越说越小了。诚然,文学艺术等等,要为现世的人所欣赏,但也不仅限于此。莎士比亚的戏现在还在演,将来也要演。你从莎翁在世时的英国的角度出发,绝想象不到会有这样的事。自然科学的成果,有一些现在的人类已经用上了,但据我所知,没用上的还很多。倘若你把没用上的通通取消,科学就不成其为科学
- 我现在所教的数学,你们也许一生都用不到,但我还要教,因为这些知识是好的,应该让你们知道。这位老师的胸襟之高远,使我终生佩服
- 很显然,现在在中国,文学不是一种超越现世、超越人类的事业。我们评论它的标准,和三姑六婆评价身边发生的琐事的标准,没有什么不同
- 这种标准从来不用之于中国人。由此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在文学艺术的领域,外国人可以做超越人类的事业,中国人却不能
- 国人的确是在使用一种双重标准,那就是对外国人的作品,用艺术或科学的标准来审评;而对中国人的作品,则用道德的标准来审评
- 我们的文化事业最主要的内容不是它的成就,而是它的界限;此种界限为大家所认同,谁敢越界就要被群起而攻之
- 中国最重大的文化遗产,正是这样一种界限,就像如来佛的手掌一样,谁也跳不出来;而现代的主流文化却诞生在西方
- 这两种知识分子的形象可以这样分界,前一种一世的修为,是要做个如来佛,让别人永世跳不出他的手掌心;后一种是想在一生一世之中,只要能跳出别人的手掌心就满意了。我想说的就是,希望大家都做后一种知识分子,因为不管是谁的手掌心,都太小了
- 道德堕落与知识分子
- 一、知识分子的罪名之一:亵渎神圣
- 二、知识分子罪名之二:厚颜无耻
- 三、知识分子的其他罪名
- 四、知识分子的真实罪孽
- 五、知识分子该干什么?
- 论战与道德
- 道德保守主义及其他
- 我看文化热
- 文化之争
- “行货感”与文化相对主义
- 极端体验
- 洋鬼子与辜鸿铭
- 我看国学
- 智慧与国学
- 一
- 二
- 三
- 理想国与哲人王
- 想要设计一整套制度、价值观、生活方式,让大家在其中幸福地生活;其中最有名的设计,大概要算摩尔爵士的《乌托邦》
- 救世情结与白日梦
- 我们要解放天下三分之二的受苦人,进而解放全人类。对于多数人来说,不过是说说而已
- 我不认识这些受苦人,不知道他们在受何种苦,所以就不知道他们是否需要我的解救。尤其重要的是:人家并没有要求我去解放,这样贸然过去,未免自作多情
- 不切实际的救世情结对别人毫无益处,但对自己还有点用——有消愁解闷之用
- 当时我堕入了一阵哲学的思辨之中,开始考虑整个宇宙的前途,以及人生的意义,所以就变得木木痴痴;虽然功课还好,但这样子很不讨人喜欢
- 瞎浪漫的解救,是一种意淫
- 现在还是正着的,非要在想象中把人家倒挂起来,以便解救之,这就是意淫
- 百姓·洋人·官
- 人家外国的市场准你入,你的市场不准人家入,这生意是没法做的
- 现在不是封建社会了,老百姓不该怕官。政府机关也要讲道理、依法办事,你对政府部门有什么意见,既可以反映上去,又可以到检察机关去告——理论上是这样的。但中国是个官本位国家,老百姓见了官,腿肚子就会筛起糠来,底气不足,有民主权利,也不敢享受。对于绝大多数平头百姓来说,情况还是这样
- 警惕狭隘民族主义的蛊惑宣传
- 对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
- 在现代物质文明的影响到来之前,在物质生活方面有这么一种倾向,不是人来驾驭自然力、兽力,而是以人力取代自然力、兽力;这就要求人能够吃苦、耐劳、本分。当然,这种要求和传统文化对人的教诲甚是合拍,不过孰因孰果很难说明白。我认为自己在插队时遭遇的一切,是传统社会物质文明发展规律走到极端所致
- 但是我们把枪口对准了自己,发明了种种消极的伦理道德,其中就包括了吃大苦、耐大劳,“存天理、灭人欲”;而苦和累这两种东西,正如莎翁笔下的爱情,你吃下的越多,它就越有,“所以两者都是无穷无尽的了!
- 人性的逆转
- 一
- 一切的关键就在于必须承认一加一等于二;弄明白了这一点,其他一切全会迎刃而解
- 二
- 中国的哲学家从来不挑担、不推车。所以他们的智慧从不考虑降低肉体的痛苦,专门营造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理论
- 三
- 因为反民族和反传统的人很不崇高
- 四
- 五
- 人是一种会自己骗自己的动物。我们吃了很多无益的苦,虚掷了不少年华,所以有人就想说,这种经历是崇高的。这种想法可以使他自己好过一些,所以它有些好作用。很不幸的是它还有些坏作用:有些人就据此认为,人必须吃一些无益的苦、虚掷一些年华,用这种方法来达到崇高。这种想法不仅有害,而且是有病。
- 一
- 弗洛伊德和受虐狂
- 有关天圆地方
- 优越感种种
- 东西方快乐观区别之我见
- 肚子里的战争
-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 椰子树与平等
- 思想和害臊
- 体验生活
- 皇帝做习题
- 拒绝恭维
- 关于崇高
- 在煽情的伦理流行之时,人所共知的虚伪无所不在;因为照那些高调去生活,不是累死就是饿死
- 谦卑学习班
- 荷兰牧场与父老乡亲
- 京片子与民族自信心
- 高考经历
- 我也记不住错误路线代表人物的名字,这是因为我不想犯路线错误。但我既然想上大学,就得把这些名字记住
- 盛装舞步
- 有关“错误的故事”
- 科学哲学以物理为基础,所以哲学系的教授自以为在现代物理方面有很深的修养
- 迷信与邪门书
- 科学与邪道
- 科学的美好
- 生命科学与骗术
- 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
- 对待知识的态度
- 有与无
- 虚伪与毫不利己
- 诚实与浮嚣
- 不新的《万历十五年》
- 《代价论》、乌托邦与圣贤
- 现世独裁者的狂妄无非是自己一颗头脑代天下苍生思想,而乌托邦的缔造者是用自己一次的思想,代替千秋万代后世人的思想,假如不把后世人变得愚蠢,这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成功。现代社会的实践证明,不要说至善至美的社会,就是个稍微过得去的社会,也少不了亿万人智力的推动。无论构思乌托邦,还是实现乌托邦,都是一种错误,所以我就不明白它怎能激励人们向上。我们曾经经历过乌托邦鼓舞出的蓬勃朝气,只可惜那是一种特殊的愚蠢而已。
-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 掩卷:《鱼王》读后
- 道德
- 人
- 精彩段落
- 沉重的段落
- 内容·风格·整体结构
- 掩卷之后
- 萧伯纳的《巴巴拉少校》
- 王朔的作品
- 《私人生活》与女性文学
- 从《赤彤丹朱》想到的
- 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
- 男人眼中的女性美
- 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 假如有一位妇女修饰得恰到好处地出现在我面前,我是很高兴的。这说明她在乎我对她的看法,对我来说是一种尊重
- 假如修饰自己意味着尊重对方,还是打扮一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