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我经常在互联网上看到类似的对话: A:中国没有言论自由。 B:难道国外有?德国不能否认犹太人,美国不能说种族歧视,台湾不能骂人。 A:你对言论自由的定义是什么,言论自由是不能被公权力打压,要有新闻自由。 B:没有绝对的言论自由,哪里都一样 …… 就这样,巴拉巴拉能聊一天。 如果非要在这个词上不断争论。那没有绝对的言论自由,是客观事实,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界限,就像台湾骂人是违法一样。但这里和中国的最大的区别是,大多数国家是有明确的规定,如果公民触犯了,也可以请律师为自己辩护。而在中国,一切都是黑盒子,不知道界限在哪里,不知道范围在哪里,更没有辩护这事的存在。 可有必要讲这么多吗?舆论场会留出这么长的时间,允许打这么多字吗?现在大家都挺忙的。讲两句话觉得不合适,就可以互相拉黑。
回到哲学
周鸿祎在采访的时候,讲到:我以前不认为人可以永生,但现在 ChatGPT 的出现,让我相信了人是可以以数字的方式永生。 这是哲学的终极问题:忒修斯之船。 如果我整容了,那我还是我吗?如果我腿断了,接了假肢,那我还是我吗?如果整容后的我,就不是原来的我,那割了双眼皮的我,还是我吗?如果接了假肢的我是我,那换了心脏的我,还是我吗? 界限在哪里,到什么程度我就不再是我,什么程度我还是我。 上一次要面对这个问题时候,应该是克隆技术的发明,那个和我一模一样的我,是我吗?但克隆技术不能复制记忆,给了人类缓冲的时间。 现在 ChatGPT 的水准,不能完全复制人的记忆,但也确实给了人类一个问题窗口。 记忆加克隆,那个我还是我吗? 人们普遍认为只要头不是我,那我就不再是我,头是一个界限。可人也是由记忆组成,机器也可以有一样的记忆和感情,那怎么面对这个克隆人,或者说怎么面对这个技术。 以前这个问题很遥远,但现在人们好像不得不面对。 对此我也不知道。
铆钉
Google 发布“学徒巴德”后,股价跌了1000亿美元。铆钉消失了。 国内我们说搜索会说“百度一下”,在网上购物会说“你看一下淘宝”,而这句话就是一个铆钉,一个入口。它站住了人们的心智,在这件事上,只能去那里。 在国外“Google 一下”也是一个铆钉,这句话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不会有人说“你 Twitter 一下”、“你 Facebook 一下”。但随着 chatgpt 的出现,Google 的铆钉就不再那么牢靠。 不会有人记得 Google 的 bard,只会说类似于 chatgpt 的产品,Google 急忙上线是对的,就算失误也要上线,再晚几天发布,连讨论 bard 的人都没有。 之后的铆钉是“你 gpt 一下”,这句话本身就足够撼动商业帝国。 Google 其实跌得还不够多。
这篇是我目前看过最好,最全的分析。
https://writings.stephenwolfram.com/2023/02/what-is-chatgpt-doing-and-why-does-it-work/
脱口秀出海
笑果文化去了美国演出,池子和黄西在温哥华演出。有种封了很久,憋了很久,终于有机会骂脏话。 我看网上的评论,他们脱口秀的尺度,都要比国内大很多,笑果文化的人可能都有一两个段子不能在国内讲,池子和黄西是没有一个段子可以在国内讲,尺度很大。 池子调侃说:我问工作人员,如果视频被录制下来,传到国内怎么办?工作人员说:那你就回不了国了。 池子和黄西的场子是可以带手机进场,但笑果文化全程不能录制,手机是用带子密封。听个脱口秀,还必须把手机密封,那不得和贩毒一样。 池子在表演最后说:很多人问我,是不是讲完就不回去了,不是的,我还是要回去的,但人还是要有说话的自由。
纪念陈亮
DNF 我很久不打,但一直有看比赛,pk 直播闲下来也会看。可能其他游戏也看不懂,只有 dnf 能看懂吧,就这样断断续续七八年。 昨天陈亮宣布退游,不再直播,在群里发了 13 万的红包,我没有在意。反正这个游戏也差不多凉了,找个工作也挺好,没想到今天就看见陈亮发声意外的消息。 直播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视频内容,更多的是一种陪伴,长期的陪伴。我看陈亮七八年直播,从他一开始默默无名,到去年的大满贯。虽然从来没有微信联系,没有任何交集,但就像一个朋友一样的存在。 我看见消息,静静坐着,什么也不能做。像好朋友离开,一个认识了 7 年朋友突然离去。 陈亮一直是很内向的人,可能为了能玩游戏,被逼走向大众的视野。从几年前在直播间从来不说话,到后来可以聊四五个小时。虽然没有一惊一乍的效果,但可以看到状态在越来越好。 我不知道具体的原因,没看见具体的消息,只知道他家里人不愿意讲。只希望天堂没有痛苦,还能有游戏玩。 走好,火云邪亮。
> 那些不在中国服打游戏的职业选手
目前英雄联盟高端局的现状——很多很多的演员。 其实像英雄联盟这个游戏,打到钻石以上的玩家,数来数去就那几千人,基本排来排去那波人。有老板想上分,就花钱请演员,看似没有送,但其实真在送。在游戏里,举报也没用,系统检测不出来。 所以就有很多主播,职业选手就去韩服,但韩国自己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是不欢迎其他国家的选手,这个测ping值就容易知道。一般都会把中国玩家的全部永久封禁。 但有一些职业选手,就算账号被封了,没号玩,也不打国服,宁可不训练,直播主机游戏,在直播里说:韩服有实力就能打上去,国服光有实力是不行,把把6打4,怎么都打不过。 原来韩服是允许大陆玩家去打的,大家也都很开心,但中国玩家的素质太差了,除开一些 lpl 职业选手,那些ldl 青训的选手嘴巴很臭很臭,开局就是 mom die,mom fly,又菜又喜欢点又当喷子,后来韩服就锁区了。 更夸张的是,有一个职业选手得知自己的每一把游戏,背后都有老板控制输赢,在直播间痛哭,说:自己被控制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我今天能赢3把,因为老板买我赢。最后一把老板还是要我赢,但我偏要输,我给我的队友一人 500,我花 2000 块让自己输。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的特色,就是什么好东西在中国,都会变质,都会变得奇怪。
如何翻译
先说结果:deepl 翻译更忠诚,润色 chatgpt 更好。 为什么我会说 chatgpt 润色更好,明明 deepl 的润色功能也很出色,在于关键词和模仿。中文和英文的逻辑、用法有很大的不同,无论如何翻译,都很难避免翻译感,会有非常多的累赘词,啰嗦。 但 chatgpt 强的地方是改写,输入:用简洁的风格改写这段话,请维持大致字数不变,如有需要可以添加一些支持性内容,模仿 XXXX(喜欢的作者)。就可以得出一份完全可读的英文内容。 最后感谢海龙老师陪我折腾。
被世界看见的可能
一直以来我都有写英文博客的想法,但苦于英文不好,就一直处于停滞的状态。 其实英文写作有非常多的问题,词汇量是其中最大的问题。一定会有人奇怪,词汇量的解决办法大量的背诵不就可以。其实没用这么简单,写中文的时候,可以写比较细腻的表达,是因为这是我的母语,平时也大量阅读,所以能记得用。但用英文写作,一方面很多单词是记不得用,也很难用对,就算真的每天都背,真得写文章的时候,也都会用比较基础的词汇。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翻译感。 我的好朋友 molly 说我这是逃避,一种偷懒。我才意识到,我选择英文写作,需要理由。放弃自己的母语,放弃当下的语境和生活,我还可以写出吸引人的文字吗?英文写作真得可以超越母语吗? 可能唯一的原因,就是我内心一直有被世界看见的欲望,不想一直在局域网内。 我现在用 chatgpt 翻译,用 deepl 润色。感谢 AI ,让我的文字有被世界看见的可能。成本低,看上去还不错。
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欲望也是
这个频道的头像,是有版权。我没有付钱哈,是找朋友的会员账号下载。当时 AI 绘画还没出现,对于不会绘画的人来说就两条路,要么买版权,要么用免费的库。现在大家肯定都是用 AI 绘画工具完成。 你说它有多好吗?在没有绘画基础的人手里,可能也就一般,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可以创造和控制,不求人。 会不会让人失业,这个话题其实也是最近老生常谈的话题。 短时间内肯定会,就像现在所有的软件都会被 AI 洗一遍,不上 AI 肯定会被淘汰。会把那些不愿意学习新技术的人淘汰。 但长期来看,也会创造新的工作机会。100 年前可能人们只能吃一斤肉,100 年后的现在,我们一天能吃 100 斤肉吗?显然不会。但我们要吃太平样的虾,北极的鱼,地球另一边的牛。以前就住一两层楼,现在住十几层楼。 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用于抽水的发动机被人类发到天上,但欲望也是无限的。技术革命后,也会有更大的需求。 我一直是知足常乐的人,能躺着过完这一生,绝对不会坐着。现在好像不太行了,被动学习,人类太苦了。
如果把chatgpt 当作替代人类的工具,那它肯定有巨多的问题,并且目前的程度也做不到。
可这不妨碍它是伟大的产品,不是单指 chatgpt 一家,更多的是交互方式的革命。 电脑是有键盘和鼠标,我妈那个年纪的人根本不会用电脑,之后是手机,乔布斯说只需要手滑就可以,最起码我妈是会用抖音和微信。现在 AI,从搜索问题寻找答案,到发送问题给出答案,从寻找图片到输入关键词生成图片之间的变化。 Telegram 有个机器人叫消息检索。直接发信息,它会把相关结果的链接发出来。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交互,特别诧异。这是从自己主动找,到别人帮忙找的变化。做出这个机器人的作者,是非常厉害的产品经理。 我知道会有人说这样人不就变得更懒吗?可这是不可逆的。
压力来到 Google
chatgpt 回答错了问题,大家只会觉得小孩子说错话,不会当真。但 Google 的 AI 回答错了,那就是天大的事。比如在发布会上回答错了问题,大家就会很在意。如果出现种族歧视的言论,那就直接上法庭。 其实这也就是大公司很难创新的原因,Facebook 说要做元宇宙,市值一跌再跌。大公司是否能承担改变带来的市值影响,投资人那里又怎么说服。 很长一段时间,我对科技已经没什么兴趣。大公司无法被颠覆,如果有颠覆的苗头,第一步一比一抄袭,第二步资本介入。要么被收购,要么死。 Open AI 等一系列 AI 产品,让科技重新变得有趣,也让我也意识到,现在的巨头并不是万能,依然可以被超越。
AI
第一次 AI 让我感受到可怕的是 AlphaGo,下围棋世界第一,之后又打星际,玩 dota2,都超越了人类。但 AlphaGo 只是宣传上的成功,没有进入人们的生活,只能打打游戏之类。 第二次是 disco-diffusion,AI 绘画工具,我只需要简单敲几下键盘,就可以得到一张自己喜欢的画。给我震惊的不只是 disco-diffusion,而是 AI 的进步。我现在还记得第一次使用 disco-diffusion,一张图要 40 分钟,那种就是上班摸鱼画画,渲染过程就挂在后台,一天下来玩不了几幅画。没过几天,开源的 Stablediffusion 就出现了,一幅画只需要几秒钟。从一幅画 40 分钟到几秒钟,根本没几天。之后就 AI 音乐、AI 视频也快就出现。 那会我还说,现在就等 AI 写作,这些工具需要 AI 写作串起来,但是那会我自己也会觉得人对文字的逻辑要求要远高于视频、图片、音乐,可能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没想到的是 chatgpt 很快就爆火。也是第三次 AI 给我带来的震撼。 chatgpt 和 AI 绘画不是一个产物。AI 绘画、视频、音乐,都像是人类手的延长,从马到汽车,从手算到计算机的过程,但 chatgpt 不像是延长,更像是替代。 有一种说法,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新的机会,财富的再分配,也同样会让财富更集中。但这次 chatgpt 被微软投资,我还挺失落,还是很希望能看见屠龙勇士斩恶龙。 之前我们一直觉得被替代的是体力劳动,现在被替代的显然是初级的重复的工作,就像我现在的状态。
http://tieba.baidu.com/p/1665515487
http://tieba.baidu.com/p/1805731027
自卑
前几天和海龙老师聊天,和他讲到我喜欢女生,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年只有喜欢一个女生,就会自卑,觉得自己不配。海龙老师回复说:“会不会不是觉得,就是不配。” 听到海龙老师这个回复,我苦笑不得。对,没错。我就是势利眼,喜欢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或者说如果这个人身上没有一个闪光点,自己又为什么会喜欢她呢。 这种自卑就是看到对方的闪光点,而自己好像并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可以和对方差不多。 之前看有人说:从认清自己的父母是个普通人,到认识自己是个普通人,再到认识自己孩子是个普通人,这就是普通人的一生。是呀,当然会喜欢带着光环的人,也会喜欢优秀的人,当意识到喜欢一个人会自卑,第一件要做的事应该是调理心态,会不会不是错觉,只是单纯地配不上。 调整好心态,让自己变得更好。
效率
我最近一直在折腾电脑,装效率工具。真贵呀,一下子就体会到时间到价钱,明码标价。 我基本装选择好之后,我才想起,我是一个用 obsidian 写作,但从来没装过插件,也记不得 markdown 的人,就是双拼也是 23 年才学会。我装了很多软件,感觉是那种买了一辈子都不会用。可能我确实学什么东西都比较慢的原因。 效率工具一直在越来越好,但好像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效率到提升而变得更好。效率越高,要做的事情就越多。如果不从资本家的角度考虑,从自身的角度,提升效率真得能减少时间吗?而减少的时间又用来做什么。 双拼应该是我主动学习的效率工具,省下的其实不是时间,你打字再快也不可能省下什么时间做其他事情。更多是一种心境,感觉打字轻快带来的愉乐。 效率工具肯定多少要学,可一定要有一个界限。这个界限不是用工具的多少,而是固定。当一套效率工作流确定之后,就用这一套,而不要因为市面上出现更好的软件,不断更改效率工作流。 是的,我还没学会正则表达式,我会加油学的。
教师还是很难替代的。
学英语的时候为什么尽可能要手里写着,眼睛看着,嘴里默念,或者是看书的时候,用手指着也更容易读进去。 因为人启动的媒介越多,就越容易专注。而往往学习就是很反人性,就是不那么容易注意力集中。而老师在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在于监督,这和健身教练一样。好的老师和健身教练一定是很专业,但如何让学生注意力更集中的学习,让学生更愿意学习,是更很重要。 AI 没办法有监督作用。 https://t.me/GoReading/9641
一月总结
一月一共写了 37 篇文章,推荐频道 4 次。 1 月有一段时间是过春节,其实没什么挤一点,大多时间都在躺着,春节前的计划说是要学会正则和双拼,双拼现在已经打得很好,但正则没学,都给玩忘记了。希望这个月能把正则给学了。 我一直纠结要不要学习 vim,用于写作中,真正做到手不离开键盘。可其实写作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需要停停删删,就算把 vim 学会,我的思考速度,也跟不上敲键盘的速度。 vim 的学习成本属实不低,如果之后学习程序员什么,可以顺便学一下 vim,现在找不出大快时间。 一月有朋友告诉我,我的文字比之前有进步。我自己真得没办法感受到自己文字上的差别,反正就每天想,每天写,写完就发,发完等待反馈。能从他人视角里得到正反馈,是挺开心的事情。 1 月我都是写的叙事类,观点类,没有散文。不太好。我是知道大家都喜欢看观点表达,也更有传播。但我始终觉得观点这个东西,需要自己思考自己得出,我写的观点,也只是我自己不成熟的思考,不一定就是对的。 2 月要多写写散文。
胡泳:要时刻审视互联网的隐喻
https://mp.weixin.qq.com/s/hm7g-R0qtIHyvdEMmY2Seg
写从来都不是很难的事情,难的是提出一个问题,也就是找到文章的主题。现在如果有读者问我一个问题,我可以很简单的写一篇文章,但如果让我想一个主题,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怀念过去吗?
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看见有人说:过年没有年味了,不像以前。这里的原因在于,现在我们想吃任何想吃的东西都变得简单,不像以前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肉。 你问我是想要年味,还是更富裕的生活,我大概不会想回到过去,回到那个有年味的年代。 同样是婚姻,老有人说:父辈那代没房没车没彩礼,照样能结婚,现在不一样,要这个要那个,还是怀念过去。以前婚姻不像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活着。在那个年代,两个人抗风险能力要远比一个人要高。而现在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可以靠工作养活自己,也不存在饿死的现象,所以大家会有人品、经济、相貌的要求。 我依然会选择留在这个年代,我不并想过上生活贫困,结婚为了活着的年代。 在五一节,很多人说怎么会有人这么傻,大老远就为了去淄博吃烧烤,原因也是贫困。这里的贫困不是钱,是业余生活的贫困。 五一节逛景点哪是逛,和罚站有什么区别,一个挨着一个往前走,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排队核酸呢。但所有人都知道,每一年都知道。可不在五一出去玩,什么出去玩,等 60 岁退休吗? 没结婚的,忙工作,结了婚的忙家庭,有了小孩的忙小孩,每天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家务。在中国,快乐很贵,大多人没得选择。
“中年油腻”这个词我不太清楚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我理解的意思是:一个人活到三四十岁,觉得自己顿悟了世界本质,看见谁都要指点一下,想当爹。
事实上我们都是从小时候走过来的,翻一翻 QQ 签名和空间,都知道自己那会是多么傻逼,多么以为自己顿悟,以为自己懂了很多。 为什么说这个呢,就是这次 B 站爆出这么大的问题,大量的 up 主停更抗议。 中国人不是一个团体性特别强的民族,是只要自己有碗汤喝就继续,不去问别人的死活。在中国很难出现工会,也很难因为有一部分人的利益减少,而去团体性的对抗资本和平台。 这次 B 站大量 up 停更,一定说明这个平台出问题了。 我反复看评论区,可以总结成:抖音直播割韭菜,豆瓣文艺装逼犯,小红书假装高大尚,公众号无良自媒体。 这帮人极端、叛逆、反商业、不可交流,以为自己懂得了所有事情的本质。还有一点:b 站用户极端粉红。在 b 站的所有留学 up 主,下面的留言根本无法直视。 穷根本不是问题,谁都是穷过来的,当年 qq 主要的群体也是学生。最终我认为依然是平台的问题,平台没有为创作者做出好的沃土,比如精选留言之类的功能,关注多少才能评论、留言根本没上。 哪个广告主,能接受自家的广告下面全是辱骂呀。
辨别文章
在网络时代,看了很多很多文章,还是需要具备一眼那个看出哪些文章是垃圾,哪些是好的。 1、有网络词,不必读。 2、有太多成语和名人名言,不必读。 3、标题有感叹号,不必读。 4、有奇奇怪怪的大词, 不必读。 我阅读文章,先是扫一下文章,有没有这样的问题,没有才读,可以减少阅读到垃圾。 可以继续补充
感知错了怎么办?
我之前写过运营就是不断在网上看别人怎么做,然后不断借鉴和学习,仅此而已。但如果把不好的案例,当作好的案例学习怎么办? 我打个比方是关于 logo,logo 分拟物和偏平。我一直是喜欢拟物,因为能一眼知道这个产品是做什么,偏平就很奇怪。但我后来才慢慢意识到偏平的设计才是未来,拟物是比较落后的审美,偏平能给产品带来更多设计性。 公众号的排版很多人特别喜欢用一些奇奇怪怪的软件,做一些非常没有必要的排版,花里胡哨。但没办法,看得作品都是这样子,觉得这就是好。当然排版要是能做到 QG 报道,花里胡哨到那种水平,也没问题,但更多的是非常丑陋的排版。 那怎么办?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多看经典的作品,看设计作品集。有错误的审美,总比没有审美好。
推荐一篇覃里雯写柏林的文章。
“后来我意识到,这种攫取的、自恋的和急躁的看世界态度,其实与中美两国的地理面积、人口、激烈的竞争、赢家通吃的规矩和强烈的民族主义氛围都有关系。在这样的国家里,普遍会有一种“最文化”,只有“最大”、“最强”、“最好”、“最快”、“最牛”、“最炫”、“最多”……能让他们获得价值感,完全丧失了对世界之微妙、含混、丰富多样的理解能力和尊重能力。而在这种不可靠的、赶牛一样的价值背后,是亿万个在通吃的赢家面前感到挫败的普通人。” “需要遮掩的反而是过度的财富,因为过度的财富意味着对他人的掠夺,而炫耀财富则是粗鄙甚至可耻的。曾经每年五月一日劳动节大游行,都会有些豪车被烧掉。柏林市政府用尽手段控制房租上涨,也是为了防止食利阶层过度以地产投资来剥削工薪阶层,确保柏林不会变成下一个伦敦和香港。” https://mp.weixin.qq.com/s/8HFxJmWze52UqXYawqFoag
转一条霍师傅的留言:
寻找很多知识经验总结,最后还是要去 bbs 找,其他地方即使有过讨论也很快随着 timeline 流走了。homebrewtalk 这种专业论坛仍然无可替代,也不是 reddit 同样内容节点可以替代的。中文 bbs 的逝去有更多产品和习惯之外的原因,哀悼 bbs 时代生活的同时也让我悲哀于经验和知识一起逝去了。
我刚意识到,bbs 的模式在于:小白提问,老人回答。而衰败的原因也在于此——小白永远都有,而老人不可能长期重复性的回答问题。
但 bbs 沉淀了很多一线的真实的经验性的知识。就像马桶、电视怎么维修?这些在 google 上搜索到的往往都是垃圾,用 chatgpt 也一定是片汤话。但在专业的 bbs 网站上,可以找到答案。 “什么不值得”重点不在于抱怨,不在于维权,而在于问出一个问题。问出这本书值得看吗?那电影值得去电影院吗?而其他使用过的人,可以回答出一线性的知识。 当语料足够多,就可以做成一个小的 chatgpt,来自动回答这些问题。 就像问出:减肥走路机值得买吗?https://t.me/buzhide12/25
推荐一个网站,关于酒。
https://www.homebrewtalk.com/\#homebrewtalk-sponsors-directory-market.165 #推荐
为什么这是明确的需求,但没有人做?
有“什么值得买”,就一定有“什么不值得买”,这是有明确的需求。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商业变现的可能,另一方面是会吃官司。 比如用户发布真实的差的评论,商家看着不高兴,就在网站发布一个假的帖子,拿着假贴子去法庭告诽谤,一点办法没有。 1、内容我是不会做任何审查的,所有人都可以发布内容。 2、bot 只是一个发布入口,所有内容都会同步到论坛。 3、所有内容都上链。 本来我是打算做内容精选和 NFT 奖励优秀的作者,但可能现在就不考虑了。 我希望别人来做这个事,或者说让市场来做这件事。“即刻”有一个 Telegram 频道叫“即刻精选”,应该不是即刻官方做的。 主要是因为我作为网站的创建者,不应该加入主观的个人感情在里面。 当然前提是要做大做强,才有被告的可能性。如果真有那一天,我就认怂。
发布一个产品: 什么不值得
https://t.me/buzhide12 想法: “什么值得买”是有一条完整的商业模式,从种菜到购买路径,但什么不值得买,好像一直没有类似的网站。可能都存在大家的朋友圈里,吐槽产品的缺点等等。 做“什么不值得”就是想把不好的体验做一个聚合,让大家在购买时,有一个新的视角。 大家看见了,我取的名字是“什么不值得”,而不是“什么不值得买”,我认为不好的体验不一定要“买”,可以是不值得看得视频、博主、书、文章、音乐、软件的交互等等。 这些年我有一个不好的体验,就是一个被大家都说好的东西,我自己就是不喜欢,但我又觉得说出来很羞耻,会让别人觉得自己没有文化,看不懂好的作品。希望有类似感受的朋友,这个社群可以帮助到你。 类似的服务在 web2 世界里是不被允许的,它首先没有商业价值,其会被打压,也会有删号的可能。我打算用区块链的技术试试。 使用方法: 1、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buzhide_bot 发送信息。 2、bot 的信息都会同步到“什么不值得”的 telegram 频道: https://t.me/buzhide12 3、频道的信息(内容和评论),都会同步到 https://feed.base.one/ (暂时放在这里,之后会有独立的网站)。 写这么多,感觉大家都被我说晕了。关注 https://t.me/buzhide12 和 @buzhide_bot 就行。 最后感谢 @ihelenhi 的帮忙,大家玩得开心。
在新加坡之前,热带地区没有全球性的大都市,之后大概也不会有。新加坡都没两个朝阳区那么大,可以看看它所创造的财富。
新加坡绝对是奇迹。
我用雾凇拼音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总得来说是要比苹果自带得更好用,双拼配置得也很好,重要得是词库全,外观好看。强烈推荐。
https://github.com/iDvel/rime-ice
从马戏团救出来的动物,灭绝得会更快,从伊拉克救出来的孩子,死得更多。从结果来看,就不应该判刑。
我们不能用可能导致的结果,就得出不该如此的理由,而且现在也不是以前,人道主义国际社会有很多安置的方法。 用道德主义来进行结果意义上的比较,就是道德功利主义。 如《1984》中所言:这一切其实多么容易啊!只要肯妥协,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都能被解决。否则你就像被困在逆流之中,不管怎么挣扎都会被水流阻挡,但如果你肯掉过头顺流前行,那将是毫不费力的。这样看的话,别的什么都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有自己的态度,注定该发生的事依然要发生。 人永远不要在自己看重的事情上附着不加边际的价值。
网络全面实名化,可以减少网络暴力吗?
不能。 现在中国全面实名化,并没有看见网络暴力的减少。现在只要愿意花一点钱,扒一个 ID 背后的电话号,再通过电话号找到真实姓名和地址,其实一点都不难。问题在于,就算找到了,又能怎么样? 个人的名誉维权难度极高,这是网络暴力一直存在的原因。
我觉得自己一直在对抗虚无和虚荣。虚荣是指需要从别人的那里获得认可,虚无是指不知道单从别人那里得到的认可意义在哪。
真正不受世俗眼光干扰,可能就那几个大哲学家吧?很难。废物也不是一般人能当,要受尽亲戚,朋友,家人的白眼,心理素质要极强。 我要是有那心理素质,谁不想当个废物呢?我又特别不爱看哲学书。导致我既当不了废物,也当不了哲学家(装都装不了)。 只能通过读书来对抗虚无,工作来对抗心中的虚荣。
鱿鱼游戏最触动我的是「每个人自愿加入这场游戏」,就像我们一样,自愿加班、自愿 996,自愿在大城市打拼。
「小丑」这部电影刚上映那会,微博的主流观点是:没人欠你的,被歧视、被压迫就是犯罪的理由?不知道持有这样观点的人,看到欧金中会不会有所改变。
未命名璀璨者说:「系统是没有公道的系统,体制是无法自愈的体制,环境是颠倒黑白的环境,你我何时成为莆田人,何时成为杨佳,都是随机点名而已。」
uBlacklist 可以清理 google 中文搜索结果的内容农场。
如果仅要屏蔽小 X 百科的话,加两条正则到 ublocklist 就行。 title/.* - 小.百科网/ title/.* - 小.知识网/ via link
2024-02-12 10:36:44
我的意中人是一位公务员,有一天他会身披黑夹克,驾着奥迪A6来娶我。来到娘家楼下,打开后备箱,取出成箱的水果、米、面、油~~~
这段文字实在太形象,太讽刺了。 https://t.me/buzhouxiansheng/2420
2023-04-27 14:41:32
王朔又出新书了,真高产呀。 https://t.me/buzhouxiansheng/1458
2023-05-04 21:29:45
1、非常不推荐大家用手机阅读。 2、非常不推荐用听代替眼看。
我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不再用电脑。因为工作在公司电脑就行,到家手机就够。但其实手机操作的种种问题,就是纯内容消费者,也很难做任何检索。
不推荐用听代替看的原因在于,听永远不知道文本的问题。
就比如罗振宇这一段,我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就没一个人稍微审稿吗?
品牌与信息对称没有因果关系,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 https://t.me/buzhouxiansheng/1493
2024-03-20 08:02:10
看见豆瓣一个热贴。有影迷看《沙丘2》时,遇到大声说话的大姐,劝阻后收到“谁规定看电影不能说话?”的回复。他最后决定用魔法打败魔法,挡住对方视线,站着看完了整一部电影。
https://t.me/buzhouxiansheng/2503
Published on 2024-03-20 08:02:10. Saved on 2025-03-29 11: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