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一种可能性哈,完全基于我自己的观察。

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在这片土地上,即便是有钱人,也是朝不保夕的,对未来看不到什么确定性,活得也挺不像个人的。 在这个情况下,别说让他们把保姆当家人对待了,他们巴不得用保姆的苦难来稀释一下自己的痛感吧? 我从小到大,觉得一个人世界观成熟的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见得别人好」,不是看到有人好就要批倒批臭,砸烂他的狗头;第二个阶段是「成人之美」,有人遇到好事了,我真心诚意地推动促成一把,不一定对我有好处,但世界多了好的增量;第三阶段是「把人当人」,就是发自内心地尊重每一个人,身体力行地让每一个人都活得更像人。 在这之上才是什么先忧后乐、安得广厦千万间,说实话,这些「宁愿自己过得不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的话我听多了都觉得太虚伪,实际上大部分人都还停留在见不得别人好的阶段……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8780501/answer/2615599037

不得不感叹,2001(入世)到 2008(奥运),就是属于 8090 这代人的一个,短暂的黄金时代。

过往的伤痛,在实用主义引领高速发展的抚慰下,稍微结痂了。现在回想,其实当年江总书记接受华莱士采访,也算是他在离任前,对人民、对世界的一个承诺和交代了。 直到 2008 年,「China」这个标签的国际声望算是达到一个新的最大值,接二连三的灾难和奥运会的成功,至少表面上形成了绝佳的对比,两岸三地也前所未有地凝聚。「那时的人们走路带着风,眼里都有光」,话是这么说的。 2009 年,奥巴马访华的时候,接受南方周末采访,其实恰好又和过往形成了一个同题异构,但那就已经是时代转向、变色的信号了。 向前的势能,直到 10 年后的 2019 年,被彻底耗尽。标志性事件是《复联4》之后跟迪士尼的全面脱钩,王兴那一句一语成谶大概率是偶然,但足够戏剧,紧接着,就是清零时代。 一年后,Castro 发出那句轻描淡写又振聋发聩的话:「时代已经黑了。」

关于 leggings,以及 athleisuire 这种穿衣风格,纪录片 Explained 第二季第四集专门讲这个话题,推荐大家去看。

简单来说,这种看似「自由、接地气」的穿衣风格,实际依然被社会顶层垄断着。leggings 最初的名字其实就叫 yoga pants,它的主要功能是向身体施加压力,让女性在瑜伽训练过程中更自由地伸展,也更容易感受到肌肉的变化。 只不过从 2010 年开始,一部分身材姣好的女性,发现了 yoga pants 是一种很好的,展示身材的工具,同时又可以 fit 进「女性穿衣自由」的话术。才把这种服装带入生活,换了一个名字,摇身一变,成了 leggings。 很显然,leggings,包括 lululemon 这个品牌,都带有浓烈的中产阶级色彩。它无处不在暗示你是一个「有时间,买得起瑜伽课,能管理好身材」的女性,更不必说这些产品本身就在通过价格设置门槛。 同样的事情,对应到男性身上的典型,自然就是 allbirds。硅谷精英垄断了所谓的「穿衣自由」叙事,让这个叙事与那些所谓的技术精英、创业大佬捆绑在一起,然后被转化为消费主义符号:一双简陋,但处处透露着「硅谷气质」且价格不菲的运动鞋。 无论你如何去谈「穿衣自由」,我们都必须承认,穿衣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行为。所以,如果你不主动去争夺关于穿着的「话语权」,而只是用「穿衣自由」去 justify 一切时,这个「自由」本身也会被垄断和剥削。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305ab41a816f8cf40723e89

尔后回想,2017 年,可能是整个游戏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一年,至少是之一。更重要的是,我的人生,恰逢其时。

我无比清楚,那个对我来说最美妙的「好年」,再也无从回返了,一切都是一生仅一次的体验。你投出石子,沉入水面,不可能重新浮上来。 https://jesor.me/2022/first-love-once-in-a-life-time-experience/

对我来说,ChatGPT 是一通 wake-up call。

它让人反思,你正在度过的生活,是不是只要输入寥寥几语的参数,就会被 AI 精准勾勒出细节,并预言出走向。 比如问:小明是一个热爱足球的中国球迷,他会去卡塔尔现场观看世界杯比赛吗?ChatGTP 大概率要答:根据中国的 Covid Zero 政策,小明将无法前往现场观赛。 同样,你是写字的人,你就应当反思,你写的字是不是会被 ChatGPT 轻松学习、模仿?你是读者,你就应当反思,你每天看的东西是不是跟 ChatGPT 说的也没什么区别?AI 越发展,这种生活越会变得毫无意义。 越是 AI 肆虐,就越要写一些超出 AI 模型的词、句,活一种扭转 AI 指针的生活。 https://mp.weixin.qq.com/s/tLJMyXR07e0unIEUPY-kQg

Λ-Reading

  • 齐邦媛说:“我希望中国的读书人,无论你读什么,能早日养成自己的兴趣,一生内心有些倚靠,日久产生沉稳的判断力。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这么复杂,环环相扣的历史,再也不要用激情决定国家及个人的命运;我还盼望年轻人能培养一个宽容、悲悯的胸怀。”
  • 李鸿章晚年手书的一帧条幅发人深省, -上联: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 -下联:祈寿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 -横批:天天快乐。
  • 很有意思的现象:热衷于效率的人,基本上是没有效率的,而是缠绵于琐碎的梦幻之中;真正有效率的人,从来不谈自己的效率,而是谈结果。
  • 隔离自费,有可能很快全国普及。这就像之前被枪毙要缴纳子弹费一样。 如果不缴费很可能是使用上征信、株连之类的管理工具🔧。
  • 看到一句话: If something cannot be settled by reasonable experiment or observation, it’s not worth debating.These will save you from wasting a lot of time on pointless arguments.如果有些事情不能通过合理的实验或观察来解决,那就不值得辩论。这些可以让你避免浪费大量时间在毫无意义的争论上.😀(来自:Hitchens’ Razor & Newton’s Flaming Laser Sword)

2025-02-24 18:54:28

特别震撼的一集。

近几年,我越来越觉得「润」这个话题没什么意义。因为它从本质上只可能是少数人的选择,不会成为真正的潮流。而留下来的人,都需要给自己一个理由,这就是「对账」的时代底色。

但当你真正看到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在国内拿 2-3 万月薪的城市中产,选择这样一种方式出去的时候,它给你带来的震撼还是无可比拟的。

这个大哥全程没有提一句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选择,但视频描述里的「22 年从上海来日」又已经说明了一切。

另一个令我震撼的点是视频结尾,就即便是这样一个挂逼房,在这里住过的人依然在墙上留下了感谢信和合影,作为回忆。这个东西绝对是我近几年经历过的,少有的「对帐时刻」。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oAYe9EdV

https://t.me/forwardlikehell/2905

Published on 2025-02-24 18:54:28. Saved on 2025-03-31 00: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