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社交媒体上流传着一则关于一加 12 手机售后服务的视频。一名女性消费者在手机保修期内因屏幕黑点问题前往官方售后,希望得到合理的解决方案。然而,售后人员仅愿意更换屏幕,而拒绝退机,并在面对消费者的不满时,态度冷漠地表示“你去投诉吧,我不管你了”。最终,该消费者在愤怒之下,将手机摔在地上。此事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了广泛讨论。
这起事件的核心,不仅仅是屏幕黑点问题,而是消费者在面对产品质量缺陷时,厂商和售后的责任担当问题。当消费者购买一款手机,他们不仅购买的是硬件设备,更是品牌的服务和承诺。而当产品出现普遍性质量问题时,消费者是否只能接受厂商的单方面处理方案?售后服务的意义,难道只是形式化地履行保修义务
,而非真正解决消费者的诉求?
屏幕黑点问题,究竟是个例还是通病?
关于一加 12 的屏幕黑点问题,网上已有大量用户反馈类似情况。屏幕作为智能手机最核心的部件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如果黑点问题并非个例,而是批量性质量缺陷,那么这不仅仅是一个售后问题,更涉及到厂商的品控能力和对消费者的诚信。
站在售后的角度,他们按照“三包”政策履行义务,提供更换屏幕的方案,没有拒绝维修,因此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尽责。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问题的关键在于:屏幕黑点并非个例,而是可能的“通病”。如果这次更换了屏幕,之后又出现相同问题,而那时已经过保,消费者就需要自己承担维修费用。这样一来
,消费者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这正是消费者与售后之间的核心矛盾:售后认为“换屏”是履行保修义务,而消费者担心换屏后仍然存在同样的问题,过保后自己需要承担损失,因此要求退货。
在此情况下,厂商和售后应当主动承担责任,而非推卸责任。换句话说,如果一个问题是用户个别使用情况导致的,换屏是合理的处理方式;但如果是产品本身存在设计或制造缺陷,那么仅提供更换屏幕的选项,而拒绝退机甚至态度冷漠,就显然有失公允。
售后的傲慢,折射出服务意识的缺失
在本次事件中,最让消费者愤怒的,可能并不是无法退货,而是售后人员的态度。在消费者表达不满后,售后非但没有进行积极的沟通,反而甩出一句“你去投诉吧,我不管你了”,这种漠视消费者权益的态度,彻底激怒了这位消费者,也让公众对一加的售后服务产生了强烈的不信任。
售后作为服务部门,本质上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哪怕消费者的情绪激动,售后人员仍然应该保持专业态度,而不应该用“你去投诉吧,我不管你了”这种冷漠的话语激化矛盾。
实际上,售后服务的本质,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一道信任桥梁。真正优秀的品牌,往往以良好的售后体验赢得消费者的忠诚。而这次事件恰恰暴露出,某些厂商在售后体系上的短板——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最小化售后成本,而非如何最大化消费者的满意度。当企业把消费者的诉求当成“麻烦”,甚至用冷漠的态度去回应,消费者的耐心和信任就会被逐步消耗殆尽。
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权?
面对这种情况,消费者并非完全无能为力。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如果产品存在质量缺陷,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换货或维修,而厂商不能单方面决定解决方案。如果厂商态度强硬,消费者可以:
通过 12315 投诉,让市场监管部门介入。
利用社交媒体曝光,迫使厂商正视问题。
组织集体投诉,如果是普遍性问题,可以向消费者协会举报,甚至考虑集体诉讼。
在国外,许多类似的质量问题,往往会促成厂商主动召回或延长保修期,而国内消费者在面对厂商态度强硬时,常常缺乏有效的维权手段。因此,这次事件不仅是个案,更是所有消费者都应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如何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
企业应以消费者为本,而非推卸责任
对于一加而言,这起事件无疑会影响其品牌形象。如果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其售后不满,最终受损的将是品牌的口碑和市场。在智能手机行业,竞争异常激烈,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品牌的好感度往往决定了长期市场表现。如果一加不重视售后问题,消费者完全可以用脚投票,选择其他品牌。
良好的售后服务,不仅是企业的责任,更是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对消费者负责,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如果一加能正视这个问题,主动改进售后服务,提供更合理的解决方案,这次危机或许能成为一次品牌形象的修复契机。但如果继续漠视消费者的声音,未来的市场反馈,恐怕会让他们后悔莫及。
大厂就应该有大厂的态度,不能“店大欺客”。品牌的成长离不开消费者的支持,而产品质量问题一旦成为普遍性现象,厂商就必须拿出负责任的解决方案,否则只会让用户寒心,最终影响口碑和市场。
消费者权益,不能只是一句口号;企业责任,不能只停留在广告宣传中。我们期待看到更有担当的品牌,而不是只会敷衍了事的售后。
回顾一加 8T 的“绿线门”,对比一加 12 的处理方式
1. 一加 8T 屏幕“绿线门”
当年,一加 8T 等机型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屏幕会突然出现绿色竖线,且这个问题并非个例,而是大量用户遇到的批量性问题。由于这一情况主要出现在 OLED 屏幕老化或电路问题上
,消费者普遍认为是屏幕设计或品控缺陷,并非人为损坏。
一加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当时,一加针对部分机型提供了免费换屏,但并没有承认是设计缺陷,而是按照售后政策处理。部分用户在保修期内更换了屏幕,但过保用户就只能自费维修,这让很多用户感到不满。
一加 8T 早期对于“绿线门”并没有第一时间重视,导致用户投诉增多,甚至在社交平台上形成了大量负面舆论。直到问题持续发酵,官方才被迫改变态度,为部分用户提供免费换屏或保修延长。
这说明什么?厂商如果一开始就正视问题,主动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就能避免用户的不满升级。但如果像一加 8T 那样拖延处理,等到舆论压力过大才妥协,不仅影响品牌形象,还可能让更多消费者失去信心。一加从一开始的“不将就”变成了现在的“不讲究”,不是没有原因的。
难道说 1+12 也要步 1+8T 的后尘?
目前,一加 12 对屏幕黑点问题的处理方式是在保免费更换,保外自费,这种做法看似符合行业标准,但却忽略了一个关键点:这并非个别用户的问题,而是批量性质量缺陷!
当年,一加 8T 绿线门事件的处理方式,也是前期不承认问题,用户投诉无果,直到舆论压力变大才最终提供免费换屏。如今,一加 12 屏幕黑点问题如果不加以妥善处理,难道要重蹈 8T 的覆辙?
对比之下,1+12 目前只按照“三包”的最低标准走流程。保内换屏不是恩赐,而是应尽的义务。保外产品设计的质量缺陷要消费者来承担?一加该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提供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