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国外的教材都比国内的厚得多?
和知乎的情况不一样,外国人上网求教材,权重比较大的指标就是通俗易懂。比如,有人在 stackexchange 的物理板块求力学教材,底下最高赞同的回答,是 An Introduction to Mechanics,“简明易懂”,“从小白的角度,由浅入深,把牛顿力学讲的很清楚”。而在知乎,经常有人推荐朗道的《力学》,提倡从一般到特殊,学物理之前,数学基础要好。这就是两派的差别,一本厚,一本很薄
为什么感觉国外的教材都比国内的厚得多?
大学时的专业课教材就是美国的原版教材。
当时看到这样的大厚本,的确感觉很震撼。
想到以前就薄薄一本书,学起来都那么累,
这样厚的一大本书,一学期根本学不完啊。
没想到开课以后更是震撼,老师对我们说,
上大学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培养自学能力。
所以教材上的东西自学就可以了,不用讲,
老师讲的是教材上没有的超越教材的内容。
我们心想教材这么厚,老师居然还都不讲,
既要自学教材内容,又要听老师讲更难的,
这也太强人所难了吧?这也太刁难人了吧?
尽管我们强烈抗议,但老师还是不为所动。
他说他在美国时候就是这么给学生上课的,
没什么大不了的,让我们努力适应新形势。
像干货食材不能直接吃,需要老师来泡发。
美国教材却像老师在你身边手把手地教你,
无需课堂讲授,教材里就有老师给你讲课。
教材作者怕读者读那么厚的书会发呆走神,
时不时插科打诨来个段子让读者会心一笑。
章节末尾还经常插入一些相关的逸闻趣事,
引导读者坚持往下看发现作者的隐藏彩蛋。
美国教材的语言风格诙谐幽默,怎么说呢,
就像新概念英语一样,不是笑话胜似笑话。
能把干巴巴的教材写得让学生看了笑起来,
的确让人佩服作者学术和写作两方面功力。
为什么感觉国外的教材都比国内的厚得多?
外国教材是现做拉面,一大碗。直接就能吃,吃完就饱了。
中国教材是挂面,得用水煮以后才能吃,而煮法如何就全看厨师的水平了。
为什么感觉国外的教材都比国内的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