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乐观精心制定一个策略:在这个黑暗的时代,如何保持乐观
-
《大西洋月刊 (The Atlantic)》报道了美国青少年中越来越多的绝望情绪,并发布了这个令人吃惊的图表
-
换句话说,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艰难的时刻。
-
我们需要将乐观视为一种深思熟虑的策略:一种消除我们不安的方式,不仅是为了让我们过上更充实、更幸福的生活,而且是为了让我们作为一个国家和社会取得进步。虽然看到好消息肯定是乐观的一部分,但除了简单地说“振作起来,这不全是坏事”之外,乐观还有很多其他方面。
-
所以想思考一下乐观意味着什么,然后思考一下我们如何为国家 (和个人) 的乐观精心制定一个策略。
-
在大萧条时期,罗斯福和他的政府致力于一个乐观的意志计划。罗斯福和他的政府尝试了一系列不同的东西,从银行假日到固定价格,从放弃金本位到建设基础设施,再到创建社会保障体系。这通常是一种不确定的乐观主义,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可以治愈经济,他们决定简单地尝试一些事情,直到他们弄清楚什么是有效的。罗斯福在 1932 年的毕业演讲中描述了他的方法:
-
The country…demands bold, persistent experimentation It is common sense to take a method and try it: If it fails, admit it frankly and try another. But above all, try something. The millions who are in want will not stand by silently forever while the things to satisfy their needs are within easy reach. We need enthusiasm, imagination and the ability to face facts, even unpleasant ones, bravely…Yours is not the task of making your way in the world, but the task of remaking the world which you will find before you. May every one of us be granted the courage, the faith and the vision to give the best that is in us to that remaking! 这个国家… … 需要大胆、持续的实验。采取一种方法并尝试它是常识: 如果失败了,坦率地承认它并尝试另一种方法。但最重要的是,尝试一些事情。当满足他们需要的东西触手可及时,成千上万的穷人不会永远袖手旁观。 我们需要热情、想象力和勇敢地面对事实的能力,即使是不愉快的事情… … 你们的任务不是在世界上闯荡,而是重塑你们眼前的世界。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被赐予勇气、信念和远见,将我们最好的一面献给这次重建!
-
尽管大萧条依然存在,但正是这种不懈的努力,使罗斯福两次赢得连任。
-
最后,我怀疑最有效的方法将是把美国的注意力从社会冲突 (在那里,积极努力往往成为一个负和游戏) 转移到我们可以共同解决的问题上——加强国家、创造富足和推动技术进步。
-
积极乐观主义消极和积极乐观主义的明智结合。
删除功能的意义及艺术
如何在不加班的情况下,将生产力提高 50 倍
- 关于 生产力 #Productivity 的误区:
-
生产力提高并不是因为技术,虽然教科书上都是这么说。真正重要的是生产流程,而技术只是催化剂和助推器。
-
优化生产流程,才具有更大的杠杆作用。不断使用最新的工具,但是生产流程依旧是老旧古板的,长期来看效果并不理想 —— 这就像在猪身上涂口红 —— 创造了一些漂亮但没有发挥作用的东西,徒劳地掩盖其基本缺陷。
-
回看今天的知识工作者的日常,确定工作优先级、与他人沟通、做出决策、解决问题、学习、教学、创造等……
-
许多时候我们都未深入研究如何更高效地完成这些任务,很多都是初入职场被前辈手把手教,或者公司文化「自然而然」学会的。比如没有人分析过一个人一天能忍耐的沟通是多大的强度,我们每天能「消费」掉多少内容,做出决策的框架是什么等。
-
我们需要设计一套「框架」来提高自己的在知识工作中的效率,比如 Lightory 在「可复制的决策」一文中提到他如何建立自己的决策系统的:
-
决策是昂贵的。 每做一个决策,都需要信息输入、计算量,更可怕的是——还需要心力。
所以,我们要减少决策,这意味着给每个决策分配更多资源,以期获得更高的决策质量。然后,对这少数决策,下重注。
但也未必要将自己如此局限。减少决策还存在另一条路径,即做可复制的决策,提升决策的杠杆率。基于「可复制」维度,决策可分四重境界:一事一决、制定原则、提炼方法、设计系统
-
决策者 执行者 一事一决 一事一决 独立工作 原则 制定原则 按照原则工作 方法 提炼方法 按方法工作 系统 设计系统 系统内工作 - 显而易见,越往后的工作标准化越强,对执行者的要求越低,可替代性也越强。——这也正是为什么从决策者视角审视时,越往后的工作越具备强杠杆。
- 最上面的「一事一决」和「独立工作」,实质是一回事、一类人。而越往下走,决策者和执行者就愈行愈远;待到最下面的「设计系统」和「系统内工作」,已经形成巨大鸿沟,甚至可能是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
- 对于执行者的启示,恰恰相反——尽量去做「一事一决」的独立工作,跨越鸿沟。
-
关注生产方式,而非技术
- 泰勒其实引入的不仅仅是流程优化,而是一种通用的生产力范式。
-
传统方法 新方法 顺序 技术优先 流程优先 聚焦 一些大的改变 许多小的优化 测量 用头脑估计 尽量用仪器测量 方法 经验法则 科学方法 优化 足够好 一个最好的方法 - 生产力并不是让我们变成机器,最重要的是客观的观察和量化。
- 优化细节并非没有价值,因为系统之间的节点是乘数效应。
- 生产力越高,要求非生产力时间越长,而不是填满所有空间。
- 我们值得投入大量精力来优化我们的生产力 —— 设计生产机器的机器才是最大的竞争优势。
-
而反思自己在信息获取上还是没有达到系统化,充满了随机性和偶然 —— 但更关键的是没有花精力投入在设计系统上。
-
这便是下一个阶段值得思考的新命题。
-
- More Reading
- 可复制的决策
- 自上而下,对约束条件越敏感,适用范围越窄。但是,可复制性越强,规模化能力越强,杠杆率越高。如果你有持续在进行的类似决策, 尝试制定原则、提炼方法,甚至设计系统, 享受杠杆的乐趣, 但也要警惕,抽象是困难的。而错误的抽象,还不如不抽象。
- In 1911, a genius revealed a forgotten science of how to be 50x more productive without working more hours | by Michael Simmons | Accelerated Intelligence | Medium
- 可复制的决策
互联网上近期的酷玩意儿
当你恐惧时,试着列个清单
- 人不是突然变得勇敢的,而是经过不断的对抗而变得勇敢。
- 这个清单包含如下部分:
- 事情的定义
- 恐惧程度
- 预防措施
- 修复措施
- 尝试后带来的好处
- 不做的代价(半年)
- 不做的代价(3 年)
- 这个清单并不复杂,而是通过罗列这个清单,先让自己去把内心恐惧的事情罗列出来,并排布优先级,
- 不让他们在内心深处暗搓搓的发酵 —— 一旦能观察到他们,这些负面情绪蔓延的触角就会被斩断。
- 另外就是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帮助自己 —— 一个是把巨大的未知问题变成多个小的问题,让我们有能力去面对;另一方面是强迫你用理性来给出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或许不是最好的,但是相比一直逃避,最终用感性来做「战」或者「逃」的应激反应来说会好很多。而由于写下来之后,就有了查看和改进的可能,我们内心的「肌肉」,也会随着这种锻炼而变得强壮。
- 不必拘泥于这些问题,核心在于对恐惧的事情进行优先级排序,以及留出来时间思考应对的方法,并且通过实践来修正这些方法。
- 不过,我们不可能永远没有恐惧。
- 所以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
「朴素」的设计原则
- 如果媒介过度设计,就会变得喧宾夺主,耗费用户许多额外的心力
- 高度抽象
- 微信的架构从上线伊始到现在几乎没有改进过,因为这世间万物的联系都被抽象为 I/O(输入、输出),只不过有不同的 Type 而已,比如人和人、人和多人、人和组织、人和机器等。
- 而在对话界面也是如此,这么多年来我们几乎没有看到过微信修改对话界面,因为所有的 I/O 都被抽象成了各种属性,从最初的图文、语音、坐标、富媒体,到后续的交易(转账、红包),理论上任何新的沟通对象,都可以通过抽象放在这个架构下。
- 许多产品越变越复杂,就是因为最初在设计的时候考虑的情境比较单一,后续扩展时当时的情境发生冲突,不得不额外做一套新的东西嵌入其中。比如印象笔记的中国版,点击新建按钮后会有 N 种类型的文档让用户选择。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能做到和 Notion 一样的基本功能,但是其架构的边界已然岌岌可危,而 Notion 的边界尚未看到。
- 朴素意味着只聚焦于少数核心的模块,每一块都足够独立,然后通过将这些简单的模块来组合,来应对各种可能的变化。
- 友好
- 高效
- 从抽象维度来看,如果抽象度越高,复用性越强,设计和开发效率就会越高 —— 拼乐高总比搞雕塑要简单许多;而如果遵循系统控件的设计指南,不去「发明」许多新的模块,也能大量利用系统的能力而提高开发效率。
- 在开发之外,也可以让所有人聚焦于业务本身的价值和完整度,不会被其中过多的装饰性元素干扰 —— 想想每次汇报如果不用 PPT 而是 word,能节省多少时间成本(而结果却不一定会差)
- 这也意味着能更快速的迭代,更快速的找到 PMF ,最终让产品的效用最大化。
- 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