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桩奇怪的抢劫案说起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这个拗口的术语,来自于斯德哥尔摩(瑞典首都)的一桩银行抢劫案。1973年8月23日,两个劫匪去抢斯德哥尔摩的某家银行未遂,劫持了几名银行职员做人质。在与警方僵持6天之后,劫匪投降。

本来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抢劫未遂。但后来发生了一系列奇怪的事情:被劫持的职员不但不配合警察取证,而且还极力为劫匪开脱;其中一名女性人质还吵着要跟劫匪结婚…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Stockholm Syndrome)因此而得名,因为跟人质有关,还有几个不太拗口的别称:“人质综合症”、“人质情结”。为了打字省力,俺后面都用“人质情结”来称呼。

人质情结的心理学解释

人质的【心理变化】过程

先说说人质的心理变化。大概经过如下3阶段。

  1. 害怕 / 恐惧

刚开始被劫持,人质比如处于极大的惊吓和恐惧中。这点好理解。

  1. 认同 / 同情

人质被劫持期间,往往得不到外界的信息。在上述案件中,人质与劫匪一起被警方包围了6天。由于时间长,人质和劫匪都面临相同的困境(比如缺乏食物)。在共同的困境中,人质对劫匪会产生一种同甘共苦的认同感。这种认同心理会进一步演化为同情心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性格比较脆弱的人、比较感性的人、比较容易受感动的人,会产生这个转变(认同和同情)。

  1. 依赖 / 崇拜

一旦形成同情心理,后续就有可能再演化为依赖心理。

因为劫匪掌握了生杀大权(劫匪可以随时处死人质,人质的食物靠劫匪来分配)。在这样一个极端环境中,劫匪相对于人质是强者。而崇尚强者、依赖强者是普遍的心理特征。

顺便说一下:“依赖强者”的心理,可以从进化心理学得到解释——这是从咱们的老祖宗(猿)遗传来的——因为猿的群体具有严格的等级界定,崇尚强者有利于维持群体的稳定。

形成人质情结的【必要条件】

从刚才提到的人质的心路历程,心理学家总结了形成人质情结的必要条件:

1. 人质相信绑匪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尤其是生命威胁)

2. 劫持期间,绑匪提供给人质一些小恩小惠,而人质也认同并接受这些小恩小惠

==3. 人质跟外界完全隔离,接触到的信息都来自绑匪==

==4. 人质认为自己【不】可能逃脱==

哪种心理特质易产生人质情结?

从刚才的分析,可以总结出:

容易陷入人质情结的心理特质:脆弱、感性、易感动、依赖性强、易崇尚强者

对人质情结有免疫的心理特质:坚强、理性、独立性强、喜欢对抗权威

专制独裁导致的人质情结

如何破解人质情结?

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