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我就决定用这种简陋的语法和 Siri 说话,从未想过其它。我看过大多数的苹果发布会,知道苹果是如何在台上演示 Siri 的。那些演示者的措辞总是那么日常和自然,但我一直就认定了那是精确控制的产物。天,就算他们在台上作假又如何?不要忘了,第一代 iPhone 发布会上的整个演示就是造假。乔布斯用的那台 iPhone 是彻底的半成品。它没法从头到尾播完一首歌,同样的操作(例如发封邮件然后浏览网页)把顺序颠倒过来可能就会完蛋。「经过了无数次尝试,iPhone 团队的工程师设计出了一条所谓『黄金路径』:为了让人们相信这台手机已经完工,必须按照这种特定的方式和顺序进行一系列操作演示。」

但 Vogelstein 的稿件发于 2013 年。2007 年的看客们没人知道台上正在进行的是一场假唱。没有实体键盘的纯触屏智能手机是人们从未见过的东西,乔布斯赌了一把:他在一月说了个谎,但在六月把它精彩地圆了回来。

绝大多数程序员更是有一套定制化程度高得多的工作流程。她们使用的 Mac 和苹果试图卖给世人的 Mac 几乎不是同一台电脑

「timer 30 minutes」这种措辞像是跟声控汽车说话,需要固定的格式。但这恰恰是我从苹果的演示中得出的结论。我知道发布会是精心设计的结果,那种所有参数都事先设定好的场景本身就是一种「固定的格式」,它和我们在复杂混乱的世界中遇到的格式绝不相同。简化自己的语言去配合这套格式,在今天是更加实际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