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华德这类人的问题,根本上在于过去的做题家的经历,造就了他心浮气躁,眼高于顶的心性。年少的做题家,总归还是非常风光的。对于霍华德们而言,自身有一定的天赋,稍微付出一些努力,就可以换取一个不错的分数,得到老师的喜爱,家长的欢心,同学的吹捧,最后在高考也轻松上了名校哈尔滨工业大学。

然而,少年太得志,尤其是在做题的赛道上获得成功,也不见得是好事。一方面,对于一个少年人而言,年少轻狂,不知道如何去把握过早到手的财富;另一方面,对于做题家这群高考的成功者而言,他们的成功获得得确实是太过容易,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对于大多数名列前茅的人而言,学习状态永远是轻松的,回报一定是非常确定的,反馈一定是充足的。而在社会的其它领域获得成功,谁不是要扒掉一层皮。

就拿霍华德鼓吹的医学赛道来说吧。前段时间在看白色巨塔,结合我对医学专业的了解,我觉得白色巨塔中描述的医学的生态环境其实和国内是非常相近的。在日本,如果想要成为一个科室的教授(类似于中国的科主任),首先是本硕博一轮下来,然后是要当无薪助教(类似于规培),之后是普通助教,医务长,讲师,助教授,教授(对应到中国是类似于住院医-住院总-主治-副主任-主任)。而霍华德所希望学医之后得到的回报是怎样的呢?我想,至少是希望自己能够坐上白色巨塔里面菊川教授的那个位置吧,放到中国,这就类似于普通的三甲的科主任。就这样一个位置,又有多少医学生可以触碰?

所以,我说霍华德们被早期的做题经历搞得心浮气躁,行事风格太做题家了。一开始,搞材料,搞不下去,骂它是天坑,后面,搞AI,又嫌太累,之后又天天羡慕医学的好处,而不考虑医学这条路上的残酷,既没有做好事的决心,有没有做成事的实力,这不就,永远这样不上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