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本书目标

组织结构

致谢

第1章 上升到面向对象

1.1 从素数问题看面向对象

1.2 面向对象技术基础

1.3 对象和类

1.4 面向对象技术的相关原则

1.5 建立面向对象思维

1.6 练习题

第2章 可视化建模技术

2.1 可视化建模基础

2.2 统一建模语言

2.3 UML 2组成结构

2.4 UML 2概念模型

2.5 应用UML 2建模

2.6 练习题

第3章 业务建模

3.1 分析设计过程简介

3.2 业务建模基础

3.3 业务用例模型

3.4 业务对象模型

3.5 业务建模实践

3.6 从业务模型到系统模型

3.7 练习题

第4章 用例建模

4.1 理解需求

NOTE

RUP中给出了FURPS+的需求模型,该模型将需求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022-06-02 19:40:00

NOTE

(1)功能性(Functionality):详细描述了系统必须有能力执行的动作,通过详细说明所期望的输入和输出条件来描述系统行为。(2)可用性(Usability):人为因素(审美学、易学性、易用性)和用户界面、用户文档、培训资料的一致性。(3)可靠性(Reliability):主要包括故障的频率和严重性、输出结果的精确性、故障平均时间(Mean-Time-To-Failure, MTTF)、故障恢复能力和程序的可预见性。(4)性能(Performance):在功能性需求上施加的条件,如需求详述了交换率、速度、有效性、准确性、响应时间、恢复时间和内存使用,同时还加上了必须执行某个活动的条件。(5)可支持性(Supportability):综合了可扩展性、适应性和耐用性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可测试性、兼容性、可配置性和其他在系统发布以后维持系统更新需要的质量特性。(6)FURPS+中的“+”是指还包含其他类型的需求,这些需求包括设计约束、实施需求、接口需求、物理需求等。

2022-06-02 19:40:08

NOTE

开发人员不应该把它直接作为软件需求,而应该针对这些要求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探讨,从而发掘最本质的需求,这些才是相对稳定的

2022-06-02 19:37:41

4.2 从业务模型获取需求

4.3 建立用例模型

4.4 编写用例文档

4.5 重构用例模型

4.6 其他问题

4.7 练习题

第5章 用例分析

5.1 理解分析

5.2 从用例开始分析

5.3 架构分析

5.4 构造用例实现

5.5 定义分析类

5.6 练习题

第6章 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

6.1 设计需要原则

6.2 Liskov替换原则

6.3 开放—封闭原则

6.4 单一职责原则

6.5 接口隔离原则

6.6 依赖倒置原则

6.7 练习题

第7章 面向对象的设计模式

7.1 模式与设计模式

7.2 GoF模式

7.3 更多的设计模式

7.4 职责分配模式

7.5 其他问题

7.6 练习题

第8章 架构设计

8.1 过渡到设计

8.2 架构设计基础

8.3 确定设计元素

8.4 引入设计机制

8.5 定义运行时架构

8.6 描述系统部署

8.7 练习题

第9章 构件设计

9.1 用例设计

9.2 子系统设计

9.3 类设计

9.4 数据库设计

9.5 练习题

第10章 从模型到代码

10.1 正向工程

10.2 逆向工程

10.3 模型驱动架构

10.4 练习题

参考文献

图书资源支持

关于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