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前言
2024年十大语文差错
二 “电光石火”误为“电光火石”。
三 “跻身”误为“挤身”。
四 “花甲”误为“古稀”。
五 “松弛感”误为“松驰感”。
六 “曈曈”误为“瞳瞳”。
七 “脑卒中”的“卒中”误读为zúzhōnɡ。
八 “过渡”误为“过度”。
九 “侦察”误为“侦查”。
十 “果腹”误为“裹腹”。
2023年十大语文差错
二 “卡脖子”的“卡”误读为kǎ。
三 “账号”误为“帐号”。
四 “蹿红”误为“窜红”。
五 “下军令”误为“下军令状”。
六 误让岳飞自称“鹏举”。
七 误称白居易修建“白堤”。
八 “宇宙飞船”误为“航天飞机”。
九 误称“支原体”为病毒。
十 误把“土耳其”当成阿拉伯国家。
2022年十大语文差错
二 “天和核心舱”误为“天河核心舱”。
三 “连花清瘟”误为“莲花清瘟”。
四 数量减少误用“倍”。
五 “天然气”误为“天燃气”。
六 “不负众望”误为“不孚众望”。
七 “英国女王”误为“英国女皇”。
八 “终止”误为“中止”。
九 “霰弹枪”误为“散弹枪”。
十 “莘莘学子”的“莘莘”误读为xīnxīn。
2021年十大语文差错
NOTE
安徽“六安”的“六”读lù
2022-06-17 11:08:35
二 “蔓延”误为“曼延”。
三 “接种疫苗”的“种”误读为zhǒnɡ。
NOTE
读zhǒnɡ,表示事物,主要是名词,指种子等,也作量词,指种类;读zhònɡ,表示动作,是动词,如种地、种植
2022-06-17 11:09:21
四 “途经”误为“途径”。
五 “必需品”误为“必须品”。
六 “赓续”误为“庚续”。
七 “失之偏颇”误为“有失偏颇”。
八 “血脉偾张”误为“血脉喷张”。
九 “情结”误为“情节”。
十 “行拘”误为“刑拘”。
2020年十大语文差错
二 “戴口罩”误为“带口罩”。
三 “共渡难关”误为“共度难关”。
四 “杏林”误为“杏坛”。
五 “宵禁”误为“霄禁”。
六 “挤兑”误为“挤对”。
七 “副作用”误为“负作用”。
八 误用“叹为观止”形容疫情失控。
九 “科创板”误为“科创版”。
十 “螺蛳粉”误为“螺丝粉”。
2019年十大语文差错
二 明星微博中的知识差错: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成孔子的话。
三 干支纪年中的用字错误:“己亥”误为“已亥”。
四 科技新闻中的词形错误:“挖墙脚”误为“挖墙角”。
五 影视新闻中的用字错误:“主旋律”误为“主弦律”。
六 经贸新闻中的不规范用字:“鲇鱼”误为“鲶鱼”。
七 司法新闻中的词语误用:“不以为意”误为“不以为然”。
八 环保新闻中的用字错误:“禁渔”误为“禁鱼”。
九 波音坠机事件中的用语错误:“令人堪忧”。
十 外交新闻中的词语误用:“令人不齿”误为“令人不耻”。
2018年十大语文差错
二 高校校庆演讲中的读音错误:“鸿鹄”的“鹄”误读为hào。
三 “进口博览会”报道中的用字错误:“青睐”误为“亲睐”。
四 演艺圈风波报道中的用字错误:“捅娄子”误为“捅篓子”。
五 范冰冰逃税报道中的用字错误:“不知所终”误为“不知所踪”。
六 世界杯赛事报道中的不当表达:“争夺冠亚军”。
七 中美贸易争端报道中的词语误用:“反击”误为“反戈一击”。
八 沙特记者遇害报道中的词形错误:“籍籍无名”。
九 国际关系报道中的修辞错误:“360度”大转弯。
十 社交用语中的用词错误:赠人物品用“惠赠”。
2017年十大语文差错
二 “双十一”宣传中的用字错误:“蘋”误作“萍”。
三 热播电视剧中的读音错误:“参商”的“参”误读为cān。
四 “虐童”事件报道中的用词错误:“非营利”误为“非盈利”。
五 灾害报道中的概念混淆:“飓风”误为“台风”。
六 社会新闻报道中的法律词语误用:“起诉状”误为“起诉书”。
七 影视演职员表中的词语误用:“领衔主演”。
NOTE
所谓“领衔”,是指在共同署名的文件中,排名在第一位的人。后来也指在艺术表演者的名单中,排名在第一位的演员。不管用于什么场合,“领衔”只能是一个人,不能是一群人。
2022-06-17 12:26:23
八 不得体的礼貌用语:“敬请期待”。
NOTE
谦恭的“敬请”和自负的“期待”,形成了一种奇怪的组合。所谓“期待”,是充满期望的等待,这是一种主观感情的显示;强行要别人“期待”,至少是有背于传统礼仪的。正确的用法是“敬请赐候”
2022-06-17 12:27:47
九 社会管理报道中的用词错误:“城乡接合部”误为“城乡结合部”。
十 商业广告中的用词错误:“一诺千金”误为“一言九鼎”。
2016年十大语文差错
二 经济新闻报道中的用词错误:“一篮子货币”误为“一揽子货币”。
三 美国总统大选报道中的量词混淆:“任”误为“届”。
四 英国脱欧公投报道中的概念错误:“脱离欧盟”误为“脱离欧洲”。
五 韩国“亲信干政”事件报道中的词形错误:“手足无措”误为“举足无措”。
六 娱乐新闻报道中的用字错误:“凭借”误为“凭藉”。
七 娱乐明星的用字错误:繁体“令人髮指”误为“令人發指”。
八 体育明星的词形错误:“作为”误为“做为”。
九 广告宣传中常见的用字错误:“绅士”误为“绅仕”。
十 常见的食品名用字错误:“黏豆包”误为“粘豆包”。
2015年十大语文差错
二 “九三”阅兵式报道中的概念错误:“抗战胜利纪念日”误为“日本投降日”。
三 “抗战”纪念活动中的用字错误:“罄竹难书”误为“磬竹难书”。
四 APEC会议报道中的概念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误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
五 “反腐倡廉”新闻报道中的文字错误:“严惩不贷”误为“严惩不怠”。
六 《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的常见用字错误:“□力同心”误为“戮力同心”。
七 名人报道中容易混淆的词:身价/身家。
八 足球赛事报道中的概念错误:“发角球”误为“罚角球”。
九 医学报道中的用词错误:“综合征”误为“综合症”。
NOTE
征,意思是征象、表征;症,意思是疾病、病症
2022-06-17 12:25:34
NOTE
是指由于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而表现出发热、咳嗽、气短、肌肉酸痛等病征,因病例多集中在中东地区而得名。
2022-06-17 12:25:38
十 电影片名中的表达错误:《失孤》。
NOTE
无论是父亲走失孩子,还是孩子被拐与父母分离,都不能称为“失孤”。《失孤》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名字
2022-06-17 12:25:18
2014年十大语文差错
NOTE
“议案”是具有法定提案权的国家机关、会议常设或临时设立的机构和组织,以及一定数量的个人,向权力机构提出审议并做出决定的议事原案。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人大代表提出的是“议案”。而“提案”是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向政协全体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提出的书面意见和建议,经提案审查委员会或者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后,交承办单位办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提案工作条例》,对提案的提出、审查、办理、监督等有详细规定。
2022-06-17 12:24:41
二 中央巡视工作报道中的常见用字错误:“入驻”误为“入住”。
三 国家计生新政宣传中的概念错误:“单独二孩”误为“单独二胎”。
四 APEC会议报道中的一个病态词语:“国际间”。
五 马航MH370失联事件报道中用词滞后:“通信”误为“通讯”。
六 明星“污点”事件报道中的常见用词错误:“拘留”误为“逮捕”。
七 经济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数字用法错误:阿拉伯数字和“几”连用。
八 清明纪念活动报道中的常见知识错误:“碑文”误为“墓志铭”。
九 影视作品中的常见繁体字使用错误:“松树”误为“鬆树”。
十 文体新闻报道中的用典错误:“折桂”误为“折桂冠”。
2013年十大语文差错
二 浙江高考作文命题中的知识差错:“英国作家戈尔丁”误为“美国作家菲尔丁”。
三 “王立军叛逃”案报道中的用词错误:“服法”误为“伏法”。
四 “棱镜门”报道中的用词错误:“泄密”误为“泄秘”。
五 “胡蜂蜇人”事件报道中的用字错误:“蜇人”误为“蛰人”。
六 文化新闻报道中的称谓错误:文职干部误称“文职将军”。
七 刑事案件新闻报道中误用的一个词:“弑”。
八 汉字书写中经常写错的字:“冒”。
九 律师公文中的用词错误:“受权”误为“授权”。
NOTE
“受权”常被误成“授权”。“授权”即把权力授予他人,“受权”即接受他人赋予的权力。律师接受企业或个人委托发表声明,是“受权声明”,而非“授权声明”
2022-06-17 12:23:38
十 街头店招中的常见差错:“羊蝎子”误为“羊羯子”。
2012年十大语文差错
二 在报道黄岩岛事件时,媒体上多次把“潟湖”误为“泻湖”。
三 在报道诺贝尔文学奖时,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常被误为《天堂蒜苔之歌》。
四 在使用繁体字的场合,“皇后”的“后”常被误成“前後”的“後”。
五 在报道捕捉悍匪周克华的新闻时,某些媒体很不得体地把周克华称作“爆头哥”。
六 在微博语文中,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差错是:女子自称“贱内”。
七 在法制新闻报道中,“囹圄”一词常被误为“囫囵”。
八 在交通安全新闻报道中,“酒驾”“醉驾”纠缠不清。
九 在谈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时,网络上常常把“兄弟阋于墙”误成“兄弟隙于墙”。
十 在使用汉字数字时,“零”和“〇”常被弄混。
2011年十大语文差错
二 简繁体转换中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復/複。
NOTE
多次出现“光複”字样,其实都应作“光復”。“復”,表示转回来、还原、恢复等义,“光复”的“复”指恢复,故对应的繁体字应为“復”;“複”的本义是有里子的衣服,引申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复,如“山重水複”“複印”。
2022-06-17 12:22:50
三 建党九十周年时,媒体上经常出现的知识差错是: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
四 在报道工程建设时常见的词语错误是:“合龙”误为“合拢”。
五 普遍关注而又普遍读错的一个金属元素是:“铊”。
六 灾害事故报道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是:泄露/泄漏。
NOTE
灾害事故报道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是:泄露/泄漏。媒体在报道日本核电站事故时,有的用“泄露”,有的用“泄漏”,前者是用错了的。“泄露”的对象是机密的信息;“泄漏”则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也可以指抽象的情报、信息等,使用的范围较广。凡是液体、气体等的漏出,应当说成“泄漏
2022-06-17 12:22:29
七 媒体上容易误用的一个称谓是:村长。
八 在使用计量单位时常见的错误是:把“摄氏度”分开来说成“摄氏”多少“度”。
NOTE
这是一个法定计量单位,不能随意拆开。
2022-06-17 12:21:45
九 学生作文中容易出错的一句引语是:“一年之计在于春”。
十 街头商店用字中常见的差错是:“家具”误为“家俱”。
2010年十大语文差错
二 世博报道中经常写错的地名是:黄浦江。
三 统计数量时经常混淆的词是:截止/截至。
四 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是:侧目。
五 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是:囊括。
六 繁体字容易误认的是:晝。
七 书名或栏目名称常见的差错是:“精粹”误为“精萃”。
八 在否定句式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无时无刻。
九 用汉字数字表示年份时常见的差错是:以阿拉伯数字“0”代替汉字数字“〇”。
十 引用古诗时容易发生误解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009年十大语文差错
二 经常误用的量词是:位。
NOTE
“位”是含有敬重意味的,不应用于“罪犯”等不应受到敬重的人,也不应用于自称。
2022-06-17 12:20:42
三 媒体中容易用错的成语是:首当其冲。
四 日历上的常见用字错误是:“己醜年”的“醜”。
五 地方宣传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故里。
六 影视剧中经常写错的人名是:貂蝉。
七 菜单上经常出现的错误的菜名是:宫爆鸡丁。
NOTE
,它的得名和清代丁宝桢有关。此人曾官封太子少保,被尊称为“丁宫保”。据说,丁宝桢的家厨擅长花生炒鸡丁,后来这道菜由丁府传到民间,因此得名“宫保鸡丁”。
2022-06-17 12:19:43
NOTE
宫保鸡丁
2022-06-17 12:19:32
八 网络中容易混淆的字是:“帖”和“贴”。
九 时政文章中容易出错的词语是:兴亡周期律。
十 引文容易张冠李戴的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008年十大语文差错
二 社会热词容易读错的是:三聚氰胺。
NOTE
社会热词容易读错的是:三聚氰胺。2008年有关食品安全的报道,使三聚氰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氰胺”应读qínɡ’àn,但不少人误读为qīnɡ’ān。尤其是“氰”字,多年来人们一直把“氰化钾”“氰化钠”的“氰”读成qīnɡ,已经成为一个习惯性误读。
2022-06-17 12:18:33
三 高考作文中的高频别字是:“震撼”误为“震憾”。
四 旅游景点说明牌的常见别字是:“故里”误为“故裏”。
五 新闻报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狙击/阻击。
六 社会机构称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营利/盈利。
NOTE
六、社会机构称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营利/盈利。媒体新闻中,经常把“非营利机构”误为“非盈利机构”。营利是指主观上谋取利润,盈利是指客观上获得利润。两者的着眼点是不一样的。
2022-06-17 12:17:40
七 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词是:期间。
NOTE
七、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词是:期间。如:“期间,我曾三上北京”“期间,我参加了一次考试”。两处“期间”应为“其间”。“期间”前面必须有修饰语,指明具体的某段时间,才能够充当句子成分。这个词是不能单独放在句首做状语的
2022-06-17 12:18:06
八 出版物上容易用错的成语是:望其项背。
九 财经新闻中容易出错的术语是:存款准备金率。
十 《红楼梦》研究中容易出错的术语是:索隐派。
2007年十大语文差错
二 经常用错的佛教词语是:无间道。
三 报纸上常见的搭配错误是:戴上紧箍咒。
四 地名中容易混淆的字是:州/洲。
五 新闻中容易用错的词语是:娈童。
六 媒体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是:权力/权利。
七 成语运用中常见的词形错误是:唇枪舌战。
八 商品名称中的常见用字错误是:碳烧(烤)。
九 计量单位中常见用字错误是:吋。
十 引用古诗名句的常见错误是:“海上升明月”。
2006年十大语文差错
二 干支纪年的常见错误是:丙戍年。
三 社会热词的常见错误是:神州六号。
四 出版物中容易混淆的字是:即/既。
五 街头招牌中常见的繁体字错误是:美發。
六 常用文体中容易混淆的词是:启示/启事。
七 商品名称中常见的错误是:哈蜜瓜。
八 标点符号常见的错误是:信封上误用括号。
九 容易张冠李戴的引文是:“食色,性也。”
十 文史知识常见的错误是: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公布“十大语文差错”,反思母语教育与传承
“年度语文差错”是给语言“定期排毒”
多些《咬文嚼字》的较真精神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倒逼媒体自我勘误
NOTE
“二孩”指两个孩子,“二胎”指两个胎次,如果生育的是双胞胎,一胎已经有两个孩子,再允许生“二胎”,就可能有三个或四个孩子。这可能导致对计生新政的误读。因此,必须用“单独二孩”,而不能用“单独二
2022-06-17 12: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