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译者序
1 人生最后终将“一个人”
越来越多的“一个人”
NOTE
单身家庭的增加并非全无益处。虽然人口在减少,户数却在增加,这意味着内需的扩大。因为每一次代际的分离,都需要添置新的家电等生活必需品。
2024-12-11 23:30:17
“败犬”的增加
单身老人的社会孤立
社会孤立与孤独
2 死亡常识发生变化
人生最后的临终之所
NOTE
之所以这样做,据说是因为如果让老人在养老机构里临终,家人面子上会过不去。所以一定要演给亲戚看,向他们证明自己把老人送去医院救治了,直到最后自己都尽了最大的努力。
2024-12-11 23:31:24
在家临终者会增加吗?
NOTE
当住在一起的公婆需要照料时,不管儿媳愿不愿意,这个任务自然就落到了她的肩上。“‘不能拒绝的照护’就是强制劳动(forced labor)。”不过
2024-12-11 23:31:47
死亡临床常识的改变
居家安宁疗护的引领者
3 促使居家临终者 增加的因素
年金制度为老年人提供的保障
医疗福利制度的改革
养老机构非临终之所
不再增设养老机构
最后该去哪里临终?
4 老年人是住宅市场中的弱者吗?
不与家人同住的居家生活
NOTE
对家里有贡献的老人是受欢迎的,有养老金拿的老人更是如此。孙子还小的时候,老人也是非常受欢迎的。
2024-12-11 23:32:24
“自助”与“共助”
老年人的居住福利
为什么必须离开家?
养老机构的住宅化与住宅的养老机构化
5 居家安宁疗护的推行
小城医院化的“尾道模式”
“落伍”的先行者
从治疗到照护
以患者为主体的居家医疗
向一线护理人员学习
有照护经历的遗属是一种地方资源
6 居家临终的条件
居家照护可以不依赖家人吗?
夜间上门照护供不应求
居家医生不见增加的原因
上门护士站数量不足的原因
7 独自居家临终的反对派
老年人衰弱死亡的过程
医疗人员只知道医院
照护援助专员也是反对派的一员
建立居家疗护体制
养老机构的过多建设
养老机构的质量不重要吗?
有“一小笔钱”供自己居家临终吗?
家人不为老人用钱也不让老人自己用
8 来自独自居家临终的一线调查
推行初期医疗的年轻领军人物
小平市的“照护城”
NOTE
社会学家就是为了发现问题而存在的,是一个需要善于挖掘问题的“令人讨厌”的职业。
2024-12-11 23:32:51
医院里的私人医生
9 安宁疗护之家的尝试
从安宁疗护病房到居家安宁疗护
安宁疗护之家的实例
安宁疗护之家的成长期
三户女士的案例
10 临终关怀师的职责
天使团队
临终关怀师的培养
临终关怀师满足了谁的需求?
11 临终的看护管理
“K小组”的经验
竹村女士的临终
“K小组”的形成条件
做一个“人缘好的人”
女性朋友的价值
12 认知症患者也有可能居家临终
认知症患者的活动控制
认知症患者的集体生活
不愿意离开家
罹患认知症虽然麻烦但并非不幸
独居认知症患者的居家生活援助
NOTE
也许照护是一份“不适合由家人承担的工作”。而家人以外的人,或许正因为是他人,所以才能接纳并宽待面前的病态老人。
2024-12-11 23:33:24
NOTE
对于病人家属而言,接受家人生病这样一个现实,并改变原来彼此相处的模式并非易事。病人需要鼓励、推动,所以家属有时候需要演戏、需要编织善意的谎言。但正因为生病的是自己的家人,家属会抗拒迎合病人。”
2024-12-11 23:33:53
13 决定权交托给谁?
决策代行人
把自己交托给别人的能力
成年人监护制度
生命综合管理
“死亡启程”帮助
死亡管理的费用
14 不同住的家人应该怎么做?
照护保险是“子女不孝保险”吗?
推荐非全职式家庭照护
背离时代的“三世同堂”政策
远程照护实践
紧急呼叫电话的作用
不愿给子女添麻烦
子女的安心就是父母的安心
15 自己能够决定临终方式吗?
NOTE
从日本战败后篡改教科书之时起,这一代人便意识到,不能指望权威及权力部门,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自己去争取。
2024-12-11 23: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