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日文原版编者按语
第一章 序
第一章 生死的问题
第二章 序
第二章 教育的问题
第三章 序
第三章 关系的问题
第四章 序
第四章 规矩的问题
NOTE
你可以把洁净之物弄脏,但你不能把不洁之物弄脏。
2023-02-07 03:38:29
NOTE
我可以把一个有权有势的人说得一钱不值,但我的心里永远知道,不可以欺负一个命途多舛的人
2023-02-07 03:38:56
NOTE
艺人是在体制外的
2023-02-07 03:40:13
NOTE
如果哪个艺人真想做政治家我也没办法阻拦,但一旦他做成了,就再也不能称其为艺人了
2023-02-07 03:40:27
NOTE
这个时代,不光是说漫才的艺术,一切美好的事物都遭到了淘汰,只留下低级庸俗的东西,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基本走向
2023-02-07 03:41:54
NOTE
即便是不良青年,也应该有他的规矩和做法
2023-02-07 03:42:35
NOTE
规矩,从根本上考虑,其实就是为他人着想
2023-02-07 03:43:10
NOTE
不可思议的是,如果你这样一桩桩一件件地教别人,那么到了哪天那人就会自然而然地学会为他人着想。
2023-02-07 03:43:58
NOTE
规矩做法也一样,你比别人多实践一次,就多一点胜算。
2023-02-07 03:44:50
NOTE
我认为,这些固定的做法传到今天,都是有意义的。
2023-02-07 03:45:42
NOTE
从本质上来说,它恰恰是与规矩背道而驰的。
2023-02-07 03:45:39
NOTE
但因为话语里不含任何感情,所以不会在你心里逗留一分一秒。这是一个机器人在和你打招呼,我估计谁都会有这种感觉吧
2023-02-07 03:45:53
NOTE
环顾四周,社会上已到处都是这种似是而非的做法,在你还没有意识到的地方,人类的感情正朝着粗鄙的方向大踏步迈进
2023-02-07 03:46:22
NOTE
只有双方配合默契,才能形成规矩。
2023-02-07 03:46:40
NOTE
粗鄙的家伙就不会注意到。徒弟明明在这一侧划好了火柴候着,而师傅却朝着另一侧说个不停。这样弄得不好,点着的就不是香烟,而是徒弟的手了
2023-02-07 03:46:57
NOTE
如果哪家餐厅告诉你没有筷子,那就是餐厅的不是。越是好的餐厅,就越会为顾客考虑。现在已经到了21世纪,就连法国的三星级餐厅里也准备好了筷子。
2023-02-07 03:48:46
NOTE
举例来说吧,有人会故意对这家他很喜欢的、经常去光顾的餐厅吹毛求疵。“这爿店哦,老是把超贵的菜推销给顾客吃。”听上去简直像没有品的老头子说出来的台词,但他正是通过这种自扮小丑的方式,使高级餐厅在瞬间降格为与年轻人相符的级别了。“别看那个厨师现在人模狗样的,以前可是在排档上炒菜的。”反正就是说这一类的话,事后呢,当然是悄悄地对店老板打招呼。“上次真的不好意思哦。因为我带来的那个小青年,实在不适应你们这种店。”
2023-02-07 03:49:26
NOTE
与其夸夸其谈自己的光荣历史,还不如洗耳恭听别人的高谈阔论。
2023-02-07 03:50:27
NOTE
我觉得在寿司店用餐最重要的一条规矩是,在你起身离席时,说上一句“多谢款待,我今天学到了很多东西”。
2023-02-07 03:51:04
NOTE
千万不要在品酒师面前夸口说你对葡萄酒有多在行。如果你这么说,那品酒师就不会告诉你任何新鲜的知识。你应该问:“为什么这酒口味这么好呢?”
2023-02-07 03:51:31
NOTE
这样的交谈让对方心情舒畅,也能让自己收获不了解的知识
2023-02-07 03:51:46
NOTE
一个人的智力是讲规矩的前提,而现在的人的智力水平是越来越低了
2023-02-07 03:52:57
NOTE
我的意思是,对他来说,这就是事实。
2023-02-07 03:53:10
NOTE
对他来说,他只知道用钱可以买到的那种友谊和爱情。而且,他也满足于用钱可以买到的友谊和爱情。
2023-02-07 03:53:49
NOTE
就像你对一个宅男说不要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要放开视野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他是肯定听不懂的。
2023-02-07 03:54:10
NOTE
本来应该是年轻人受这些先进技术的恩惠最多,可是年轻人却变得越来越孤独了。
2023-02-07 03:55:28
NOTE
人与人之间的交谈呀,通信联系这类行为,被手机或电邮所取代,随着沟通手段变得越来越数字化,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变得越来越肤浅了
2023-02-07 03:55:49
NOTE
如果你要买书,那最好是到书店里去买,而不是在网上买。当然啰,书店里也陈列着许多无聊的、你不会想买的书,但重要的是你在书店里溜达来溜达去的行为本身。
2023-02-07 03:56:08
NOTE
人类的文明进步多大呀,你为此欢呼雀跃,但是你想错了。所谓的数字化,是指用0101的二进制来表现现实中的事物的一项技术。不管是鸟鸣声还是初升的红日,反正所有的东西都用0和1这两个数字来代替。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简单化的技术。在原本的事物和用数字化表现出来的声音及图像之间,当然存在着巨大的信息差异。
2023-02-07 03:56:50
NOTE
正是因为我们同时也在听那些我们听不见的微妙声音啊。就算不说去听现场音乐会,认为过去的唱片要比现在的CD好得多的乐迷也大有人在。那也是因为黑胶唱片里包含着大量人耳无法识别的声音,而数字式的CD则把这些声音统统过滤掉了。
2023-02-07 03:57:31
NOTE
针孔相机
2023-02-07 03:58:13
NOTE
为了这种方便,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正在变得越来越浅薄。这个事实是不容忽视的
2023-02-07 03:58:41
NOTE
小苍蝇和高清图像,分属于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世界。
2023-02-07 03:59:02
NOTE
好久不见啊。
2023-02-07 04:00:22
NOTE
“北野先生,我做完这个月就不做了。谢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关照。”我不清楚她有什么要感谢我的地方。
2023-02-07 04:00:36
NOTE
这种事情在网上书店里是碰不到的。
2023-02-07 04:01:11
NOTE
人生的质感。这是你坐在电脑前绝对体验不到的
2023-02-07 04:01:29
NOTE
手写的信不仅能传递内容,还能反映出情绪。即便没有明写出来,有时也能传递出写信人或愤怒或喜悦的心情。而对读信一方来说,可以从信里读出写信人的智力水平、教养程度,甚至能读出他的性格。一言以蔽之,手写的信是有个性的。
2023-02-07 04:01:59
NOTE
虽说文化就是一种模仿,但不管是模拟式的模仿,还是符号式的模仿,抑或是文字式的模仿,都不可能跟原形一模一样。完美的模仿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一种人不是叫作“造假的天才”吗?不管你模仿得多么逼真,它和真实之间总还有微妙的区别。正因为有这种区别,当你在模仿某个作家的风格时,会在不知不觉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风。
2023-02-07 04:05:47
NOTE
只有把工具用到像用自己的手和脚一般的熟练程度,工具才能真正地为人所用。工具是人类手足的延伸,以前是有这种明确的思想的
2023-02-08 03:39:42
NOTE
在给孩子一部手机之前,先花上一年时间让他熟悉其用法,这样的做法是不可能的。因为一年后,那部手机就会成为上世纪的遗产
2023-02-08 03:40:26
NOTE
现在的年轻人,不是先思考然后再考虑如何写邮件,而是只思考那种用邮件可以写得出来的东西
2023-02-08 03:41:46
NOTE
总而言之,我想说的就是,用邮件来写的文章顶多也只能达到这种程度。如果你热衷于这种东西,那你的大脑里肯定是一团糨糊
2023-02-08 03:42:47
NOTE
思考能力成了一团糨糊,语言表达能力也就越来越幼稚。因为对于是否把自己的真实意思传递给了对方缺乏自信,所以就喜欢用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
2023-02-06 13:08:47
NOTE
各种程度的甜,都用一句“好像蛮甜的”来打发掉,不做细致入微的表达。不去仔细推敲那些难以表达的内容,只是模模糊糊地说个大致,这种虚假的表达在如今的社会里已泛滥成灾。
2023-02-08 03:43:07
NOTE
如今的人对事物的思考方法也变得像邮件一般了?
2023-02-08 03:43:25
NOTE
三岛由纪夫
2023-02-08 03:44:09
NOTE
这些由文明衍生出来的便捷工具,对大部分的人来说,只是魔术师用的道具箱,只是不可思议的黑匣子
2023-02-08 03:45:03
NOTE
三百年前的人无法理解高斯,而我们今天也一样无法理解
2023-02-08 03:45:23
NOTE
志生先生[插图]说的落语里,用“就像给黑夜披上萼片的茄子”来比喻大茄子,我觉得先生的想象力实在是惊人。给黑夜披上萼片,太绝了
2023-02-08 03:46:19
NOTE
有没有都无所谓
2023-02-08 03:46:33
NOTE
现在的语言呢,已在奄奄一息地垂死挣扎。语言的死亡,也就是思考的死亡
2023-02-08 03:47:17
NOTE
写这种歌词的,难道以前都是做居委会干部的吗?
2023-02-08 03:47:38
NOTE
大同小异的傻瓜越多,赚钱的机会也就越大。
2023-02-08 03:50:18
NOTE
把大量的物质,推销给大量的人群,这就是在当今社会里赚钱的基本原则。
2023-02-08 03:50:32
NOTE
因为这样的话,就连傻瓜也看得懂。只要把水准放低,就能大量推销。以大众为销售目标的商业,诀窍就是大量推销廉价物品,这样就能赚它个钵满盆满。说到薄利多销,以前只是香蕉大甩卖之类的东西,而现在就连知识和教育都成了薄利多销、大量消费的对象。这样下去世人都会变成傻瓜,可谁在乎这种问题呢?既然大众都越来越愚蠢,我们就把水准也不断地降低吧。于是,这两者一唱一和,大众就向着愚蠢、庸俗的方向突飞猛进。过不了多久,可能连“规矩”这个词都会从人类的词汇库里消失了吧。
2023-02-08 03: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