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代序:法律人的热点写作
圆圈正义
NOTE
检察机关
2022-06-24 20:59:37
何谓榜样
NOTE
腹诽
2022-06-25 10:08:54
NOTE
穆勒
2022-06-24 21:16:16
道德谴责的打开方式
身负权力各自珍重
NOTE
说你有罪, 你就有罪, 无罪也是有罪; 说你无罪你就无罪, 有罪也是无罪,这也就是司马迁所说的, 其所治“即上意所欲罪, 予监史深祸者; 即上意所欲释, 与监史轻平者”
2022-06-25 09:59:27
NOTE
将腹诽的发明权完全算在张汤头上, 其实是抬举他, 他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创造性地将前人的智慧发扬光大而已
2022-06-25 10:00:11
NOTE
忧心悄悄, 愠于群小
2022-06-25 10:13:25
NOTE
颜异的“腹诽” 、岳飞的“莫须有”、于谦的“意欲罪”以至后世反反复复的文字大狱都是从这个传统脱胎而出, 而且越走越远, 越走越宽
2022-06-25 10:14:15
NOTE
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 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 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思想, 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2022-06-25 10:17:05
NOTE
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
2022-06-25 10:19:15
NOTE
一片灰色就是这种自由所许可的唯一色彩。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现着无穷无尽的色彩。但是精神的太阳, 无论它照耀着多少个体, 无论它照耀什么事物, 却只准产生一种色彩, 就是官方的色彩!
2022-06-25 10:19:38
NOTE
无行为, 无犯罪, 这是惩罚的底线。
2022-06-25 10:20:32
NOTE
如果要对甲的意图进行惩罚, 就必须证明意图的存在。但如果没有具体的行为, 人们如何能知道甲的意图呢? 我们对于自己先前的想法都很难重构, 更不要说去还原别人的心了
2022-06-25 10:21:04
NOTE
他们找到杨的私人秘书乔治·雷诺德, 让他作“替罪羊”, 他是虔诚的摩门教徒, 娶了两个太太。他们让人检举雷诺德重婚, 试图将案件最终告至联邦最高法院, 从而推翻法律
2022-06-25 10:22:21
NOTE
1878年11月14日和15日, 在最高法院, 雷诺德的辩护律师慷慨陈词, 认为根据宪法第一修正案, 雷诺德的宗教信仰自由必须得到尊重, 国会通过禁止重婚的法律是违宪的, 应予推翻。经过激烈的辩论, 1879年1月6日, 联邦最高法院最终维持雷诺德重婚罪成立的判决。最高法院认为, 宪法第一修正案不保护一夫多妻制, 因为一夫一妻制是基于美国历史的基本价值取向由法律确认的婚姻制度, 任何公民和团体都没有超越法律的
2022-06-25 10:22:56
NOTE
与思想相关的是言论, 它是思想的延伸, 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思想。言论, 如同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方式一样, 都是思想的表达形式。如果言论等表达方式不自由, 也就不可能存在思想自由
2022-06-25 10:24:56
NOTE
其一, 主观上是否是恶意的; 其二, 是否具有侵害的急迫性; 其三, 在概率法则上, 是否具有侵害的可能性( Likelihood) 。根据这个标准, 即便一种言论在鼓吹暴力, 但一般人看到或听到此类宣传会感觉可笑, 不会清楚且现实地产生危险, 那就没有惩罚的
2022-06-25 10:25:54
法律人的理智和多数人的情感
生命的尊严
NOTE
随着年岁的渐长, 读的书慢慢地多了, 才发现我所敬仰的卢梭只爱抽象的人类, 根本不爱具体的人。卢梭和女仆长期同居后结婚, 后者为他生了五个孩子,卢梭把他们都送往了孤儿院。他在《忏悔录》中为自己辩护, 说他忙着爱人类, 以至于没有时间来关心自己的孩子。
2022-06-25 09:45:23
NOTE
詹姆斯·斯蒂芬在《自由·平等·博爱》一书中说“我在读卢梭的《忏悔录》时发现, 几乎很少有文学作品能像他对人类表达的爱那样让人恶心”
2022-06-25 09:45:56
NOTE
因为抽象的人类如此可爱, 而具体的人如此麻烦。想象中的人类越可爱, 越是觉得身边之人乏味恶心。对抽象的人类的爱是无须付出代价的, 但对具体的人的爱则总是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 真正的爱一定要是付出代价的, 牺牲越大, 爱心也就越大。无须付出代价的爱不是为了欺骗自己, 就是为了欺骗他人
2022-06-25 09:46:31
NOTE
很长一段时间, 每当我看到狗身上的伤疤, 我都会想起自己的残暴。虽然, 我在记忆中不断地自我删除和筛选, 我更多地想到的是收留小猫的“壮举”, 而非虐待小狗的不堪。
2022-06-25 09:47:32
NOTE
爱是恒久忍耐。
2022-06-25 09:47:42
NOTE
但伪善让我很不快乐。我于是又想起了丽江古城那家客栈的对联——爱要常觉亏欠, 客要一味款待。我希望走出恐惧, 因为恐惧让我的爱心越来越小
2022-06-25 09:49:11
NOTE
除了人类,岂有兽类会因同类的痛苦而感到快乐?
2022-06-25 09:51:44
NOTE
一旦消解“生命神圣”这个基本的观念, 看似无拘无束的自由必然带来绝对的奴役。那些竭力宣扬自由的斗士往往成为自由最危险的敌人
2022-06-25 09:55:08
NOTE
一旦生命神圣的观念被忽视, 一切罪恶也就有了合理性。历史不是单纯的故事, 它总是不断重复。人类的悲哀在于从历史上唯一得到的教训就是从来不吸取教训。
2022-06-25 09:55:40
NOTE
我们以为贫穷就是饥饿、衣不蔽体和没有房屋, 然而最大的贫穷却是不被需要、没有爱和不被关心
2022-06-20 21:46:57
NOTE
2018年6月1日, 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女婿、老伴儿有期徒刑3 年,缓刑5年; 判处女儿有期徒刑2年, 缓刑3年。这个判决算是在现有法律框架中非常宽宥的处理了。
2022-06-24 20:56:16
NOTE
通过停止、放弃治疗, 让患者自然死亡
2022-06-24 20:57:10
NOTE
荷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将积极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 2001年4月1日, 荷兰国会众议院、参议院分别以104票赞同、40票反对和46票赞同、 40票反对、 1票弃权, 通过了安乐死合法化法案。紧随其后的是邻邦比利时, 2002 年5 月,该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将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当然, 两国对于安乐死的条件有严格的限制
2022-06-24 20:57:48
NOTE
生存还是死亡, 这个哈姆雷特式的诘问, 在安乐死中被追问到了极致。
2022-06-24 21:08:58
NOTE
安乐死不仅不道德, 还违背了医学的宗旨, 这也使医学故步自封, 失去发展的机会。允许安乐死将使得患者至少失去三个治愈的机会: 自然康复的机会、继续治疗恢复的机会、医学发展治愈的机会
2022-06-24 21:09:23
NOTE
在根本无法治疗的情况下, 空谈救死扶伤, 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承受无法忍受的痛苦和煎熬, 这是对患者人格尊严的亵渎, 这才是真正的不道德
2022-06-24 21:10:55
NOTE
医学的发展并不总是依赖于临床医学, 大量的疾病都是在实验室攻破的
2022-06-24 21:11:14
NOTE
然而, 脱离形而上学的功利讨论会陷入无解的难题, 功利主义所考虑的变量总是有限的。如果出现新的变量, 先前的功利计算就要推翻重来。
2022-06-24 21:12:44
NOTE
在日本尊严死协会的《尊严死宣言》上签名的会员, 截至1994年, 已近7万人。[13]尊严死并不存在像积极安乐死那么强烈的道德指责, 医生没有实施积极的终止生命方式, 因此它和民众的情感以及法律没有太多抵触。
2022-06-24 21:13:41
NOTE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依然只有两种进路, 一是基于后果的功利论, 二是传统的道义论。
2022-06-24 21:15:05
NOTE
法律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然而, 这种立场最大的缺陷在于对个体权利和人类尊严的忽视。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不仅容易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而且更为可怕的是, 少数也往往假多数之名, 肆意侵犯人权。
2022-06-24 21:16:06
NOTE
穆勒认为, 从长远来看, 尊重个体自由会导向最大的人类幸福。
2022-06-24 21:16:23
NOTE
自由原则不允许一个人有不要自由的自由, 而允许一个人让渡自己的自由, 也不是真正的自由。
2022-06-24 21:16:50
NOTE
自杀行为不可能与人无涉, 如果自杀可以随意为之, 它不仅会带给当事人家庭极大的痛苦, 也会给社会秩序带来巨大冲击。
2022-06-24 21:17:23
NOTE
当痛苦远超快乐, 人就有权终止生命。那么, 对某些人而言, 出生本身就可能是一种严重的伤害。人可以选择死亡, 但却无法选择出生。如果生来就是智力障碍、残疾, 一生凄苦, 这种人生值得度过吗? 如果不值得度过, 那么父母是否构成对子女的侵权呢? 尤其当父母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 依然生产有缺陷的孩子。长大成人的孩子是否可以起诉父母, 国家是否又可以追究父母的不当之举呢? 甚至, 国家是否可以基于功利主义而任意终止这些活在痛苦中的生命呢?
2022-06-24 21:17:53
NOTE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早已警告我们:“谁要求过大的独立自由, 谁就在寻求过大的奴役。”没有道义约束的自由往往开启的是一条通往奴役的道路。
2022-06-24 21:19:33
NOTE
康德认为, 人是目的,因此不能作为手段对待。谋杀和自杀都把人当成了手段, 没有把他的人性当作目的来尊重。如果为了逃避一种痛苦的情形, 就结束自己的生命, 那么人就是将自己作为一种解脱痛苦的手段。
2022-06-24 21:20:52
NOTE
对于习惯了快乐、自由、满足这些话语体系的人们而言, 道义论的观点很不讨人喜欢。但是, 它的合理性显而易见。一方面, 道义的限制可以对自由进行合理的约束, 防止人们因着无节制的自由走向放纵的毁灭。在道义论看来, 穆勒式的自由主义对人性有着过高的估计。但是人性有幽暗的成分, 如果缺乏必要的道义约束, 人的幽暗会因着自由被无限放大。人们习以为常地认为, 人会因着自由选择高尚, 但事情往往事与愿违, 很多人并不喜欢高尚的事物, 往往更喜欢卑下, 尤其当人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情况下, 更是如此。
2022-06-24 21:40:42
NOTE
在道义规范所推崇的价值观与无视道义的国家意志之间, 哪种更具有强迫性呢?
2022-06-24 21:21:20
NOTE
很多时候人们并不知道如何选择,你不是遵循道义的指引, 就是按照国家意志来生活。无视道义约束的个人自由与漠视道义的国家意志不过是一体两面。
2022-06-24 21:36:06
NOTE
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 演绎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
2022-06-21 20:45:21
NOTE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 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 看见的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
2022-06-21 20:45:15
心怀永恒活在当下
NOTE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 殆已”, 这句话被很多人误读为励志名句——鼓励人多读书,其实庄子的意思完全相反, 庄子想说的是, 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知识, 会把自己搞得非常疲倦。所罗门王也说过类似的话, “著书多, 没有穷尽; 读书多, 身体疲倦”。这些话表面上很消极, 但他其实是想告诉我们, 知识是无限的, 在求知的过程中, 必须对知识的无限性保持足够的谦卑。所以, 读书首先可以培养自己对未知世界的敬畏。随着阅读的深入, 你才能知道知识的大海是没有边界的, 我们所知道的真的是太有限了。
2022-06-20 19:49:28
NOTE
我们首先要“博观”, 要“厚积”, 广泛涉猎
2022-06-20 21:43:43
NOTE
在文学中, 我们可以丰富我们人生的体验, 文学来源于现实, 虽然从表面上看主人公是虚构的人物, 但他们都是现实的折射
2022-06-20 21:43:51
NOTE
通过对历史的阅读, 我们能够更深刻地了解人性的复杂, 你会对人性的高贵赞叹不已, 也会对人性的邪恶不寒而栗
2022-06-20 21:44:00
NOTE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阿奎那、西塞罗、马丁·路德、加尔文、孟德斯鸠、洛克、波普尔、哈耶克等, 这一连串名单, 群星璀璨, 够你一生去阅读
2022-06-20 21:44:38
NOTE
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
2022-06-20 21:45:39
NOTE
总之, 在一个小群体中的我们不得不去学会如何与人和谐相处, 对于人的多样性、差异性的认识要比在大城市中深刻得多。在大城市, 因为人多, 有很多不同的群体, 你可以根据你的偏好选择交往的圈子。于是, 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建立人际关系
2022-06-21 19:54:45
NOTE
只要你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与人打交道, 你也就无法建立真正的人际关系。这就相当于在网络世界, 你可以参加很多小组、群体, 网络上朋友遍天下, 现实世界中却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因为, 在网络上, 人们是按照自己的需要去选择朋友, 自己的爱好、兴趣、偏见、缺陷都在自己选择的圈子中被强化, 你永远都在向自己学习, 而不是向他人学习。
2022-06-21 19:55:23
NOTE
如果真是那样, 我永远无法根除自己内心的孤僻与偏见
2022-06-21 19:56:10
NOTE
如果你想从他人身上支取感情, 你首先必须存入足够的感情
2022-06-21 19:57:22
NOTE
那些城市本来与我毫无关系, 但是因为有建立联系的朋友, 这些城市开始与众不同
2022-06-21 19:58:24
NOTE
我甚至永远记住了中国最长的县名——云南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因为有一个同学就来自那个地方
2022-06-21 19:58:53
NOTE
《功夫熊猫》中有一句台词: 昨天是历史, 明天还是未知, 但今天是礼物, 所以今天才叫“ present” 。
2022-06-21 20:43:54
NOTE
甚愿你有法律人的温度, 对民众的疾苦感同身受, 或为侠之大者, 为国为民; 或为侠之小者, 为友为邻。无论如何都要谨记, 法律人永远不能背弃朴素的道德良知。
2022-06-21 20:43:45
NOTE
纵欲者没有心肝, 专家没有灵魂”, 这不幸成了事实。如果你立志以法律为业, 愿你知道应当将灵魂安放何处。
2022-06-21 20:43:05
NOTE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剧本, 演好自己的剧本, 不自怜、不自夸, 方能不负此生
2022-06-21 20:43:27
NOTE
人们对家乡的爱慕也许只是人类对完满期待的一种投射, 这种完满的期待激荡着我们的灵魂。我们因着未达完满而有着一种深深的漂泊感。这种漂泊感让我们一生躁动不安。每个人都有对无限完满的期待, 但世上一切都是有限的, 这种期待与现实之间的张力是人生中一个莫大的冲突。
2022-06-21 20:39:16
NOTE
忙碌本身就是心死 (心亡) 的表现
2022-06-21 20:38:56
NOTE
我们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那就是没有人能活在确定性之中, 对人生而言,我们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不确定的人生。
2022-06-21 20:38:50
NOTE
为了分手的恋爱, 为了仇恨的友谊, 为了痛苦的欢愉,不一而足
2022-06-25 09:40:00
NOTE
斯克雷托厌恶雅库布从事的政治生活, 在他看来, 自己的工作才是最有意义的。他所思考的问题是: 人类生产出难以置信的大量白痴。越是蠢笨的人就越喜欢繁殖, 那些较优秀的人至多生一个孩子甚至不愿意生产。他梦想有一个世界, 大家都是同父的兄弟
2022-06-21 20:32:44
NOTE
身为法律人的你我很多时候都处于荒诞之中。没有拘束的自由, 无视真相的虚伪, 放弃责任的轻松,让小说可能成为现实。
2022-06-21 20:32:02
NOTE
如果我们所有的话语都必须与言论相符, 那我们一生只能沉默。只要我们的行为比我们的言语相比更有说服力, 我们就跳出了虚伪的牢笼。
2022-06-21 20: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