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序言 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NOTE
大家总说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但是如今,我们的很多孩子真的不快乐。
2022-09-08 00:05:25
NOTE
别再问孩子怎么了,而是我们怎么了。
2022-09-07 23:56:12
NOTE
孩子在什么样的成长环境下会增加罹患抑郁症的概率,作为父母应该如何跟孩子相处,孩子患抑郁症之后该怎么办,父母该怎么办,等等
2022-09-07 23:56:35
绪章 躲在房间的孩子,敲不开门的父母
NOTE
原本,所有人在一条求学轨道中齐行并进,可那些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在痛苦超过了身体极限之后,只能慢慢从原有的位置离开,离开熟悉的集体生活。无法选择,只能消失。
2022-09-08 00:03:34
NOTE
但他还是本能地做着严肃思考,他衡量过应试教育这个体制,他的结论是:对于社会而言,这个体制是相对公平而低成本的,甚至是高效的,但副作用是给予个体的压力过大。他劝自己不要把所有问题怪罪给外界,自己也要学着改变,学会抗压。
2022-09-08 00:01:19
NOTE
挤在人群之中,被人推着走”
2022-09-08 00:04:04
第一部分 父母什么都不懂却总说是为我好
NOTE
伴随着强烈的焦虑、惊恐。有时候她会控制不住地大声求救,使劲敲打床板,歇斯底里地喊出一些没有意义的音节。但大多数时候她都是在半夜失声痛哭。
2022-09-08 00:09:44
NOTE
当时的她已经没有正常的学习能力了,成绩一落千丈
2022-09-08 00:09:50
NOTE
那是一种折磨,她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就想,如果不提升成绩就会辜负大家的期望,但无法学习就没法提升成绩。她试图强迫自己停止抑郁,但这也只能让自己更加抑郁。每个夜晚对她来说都非常难熬,毕竟一觉醒来,就又要去面对她无法解决的局面。
2022-09-08 00:10:08
NOTE
我甚至经常会自责,是我没能力让他们高兴起来,所以他们才会不停吵架
2022-09-07 23:57:43
NOTE
被欺负到绝望的时候,我向老师求助。老师却问我:“人家为啥不欺负别人?”向家里求助,爷爷和父母问我:“人家为啥不欺负别人?”
2022-09-08 00:11:36
NOTE
然而实际上,我的内心极度敏感自卑,经常觉得生活毫无希望,觉得自己不配得到任何美好。我甚至会故意挑选各方面条件均不如自己的人做男友,坚信只有这样的人才会看得上我。
2022-09-08 00:02:24
NOTE
但我知道孩子们只有在没有人疼爱的时候,才会变得超前地老练和懂事。在缺乏家庭保护的前提下,人会本能地提升自己的心理年龄,这样才能在没人关照时,在那些不是这个年纪应该去承担的种种压力中存活下来。
2022-09-07 23:55:04
NOTE
她的父亲并没有想要配合治疗的意愿,都是单纯等着咨询师还给他一个合心意的女儿
2022-09-08 00:16:11
NOTE
在心理咨询当中,沉默有时候代表进展。
2022-09-08 00:15:25
第二章 偏执的父亲,抑郁的女儿
NOTE
他只是在小时候短暂地爱了我一下,长大后我们就变成了陌生人。
2022-09-08 00:15:01
NOTE
满脸褶子的微笑
2022-09-08 00:19:28
NOTE
情绪如洪水,可疏不可堵。把内心的想法写下来,相当于让情绪自然流露出来。我也相信文字的力量,多写点积极的句子,慢慢就会被治愈。
2022-09-08 00:13:18
NOTE
食物像毒品一样让我上瘾,却没有给我带来任何喜悦,只有对身材的焦虑、深深的自责及第二天的恶性循环。
2022-09-08 00:22:25
NOTE
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2022-09-07 23:55:32
NOTE
我每天都在写,从早写到黑,从童年写到青年,从自己写到父母,我觉得走起路来都变得轻松了。
2022-09-08 00:26:28
NOTE
偏执型人格障碍一般会表现出固执、敏感多疑、过分警觉、心胸狭隘、好嫉妒的特质;这类人大多过分地以自我为中心,对挫折和失败极度敏感,一旦受到质疑则会争论,诡辩,甚至冲动攻击和好斗;这类人会经常处于戒备和紧张状态,对他人的中性或善意的动作总是采取敌对和藐视的态度,对于事态的前后关系缺乏正确评价;而且此类人一般不会主动或被动寻求医生帮助。
2022-09-08 00:03:17
第三章 寄养在亲戚家的我,最讨厌的是自己
NOTE
寄养,就像一服慢性毒药,蚕食着孩子幼小的心灵。
2022-09-08 00:17:53
NOTE
原本被伤害得近乎麻木的内心,一瞬间被剧烈的委屈裹挟。喉咙猛地被抽动的喉头哽住,含在嘴巴里的粥吞也不是,吐也不是,只能紧紧地抿着嘴,慢慢等喉头放松
2022-09-08 00:18:23
NOTE
只要做一点和学习没关系的事,巨大的罪恶感马上把我包裹得严严实实。睡前克制不住地流眼泪,没有原因,就像多了一项生理习惯。
2022-09-08 00:15:38
NOTE
爸妈明明什么都不懂,却说都是为我好。
2022-09-08 00:25:01
NOTE
我觉得我像个累赘,浪费了你好多的钱,没有像别的孩子一样读名校。”我边说边抹眼泪,“我要不是为了你,早就去死了。我受够了,受够了知道吗?”
2022-09-08 00:24:32
NOTE
跳出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人,看着另一个人长久地在绝望中浮浮沉沉,你是否也会同意,与其这么痛苦,不如早些结束?
2022-09-07 23:59:16
NOTE
可是我不是那个能够冷眼旁观的普通人,我是你朋友
2022-09-07 23:58:48
NOTE
就像一个被欺负了好多年的小孩,我感到委屈极了
2022-09-07 23:59:49
NOTE
虽然我不可能完全体会你的痛苦,你可能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过不去了,但是我希望你能再等一等,再给自己一点时间。哪怕是几天,几个月。世界上没有完全的感同身受,我知道你坚持得很辛苦,只是想让你再等等。
2022-09-08 00:00:20
NOTE
世界是一个闭环,你从来都不是废物,你永远都被这个世界需要。”
2022-09-07 23:58:03
NOTE
追根究底是因为童年在家庭中未被满足的依恋需求长大后会在外部关系中寻求,如果外部关系也因此破裂,对患者来说相当于情感需求的二次剥夺。
2022-09-08 00:07:23
NOTE
孩子最好还是在亲生父母身边长大会比较好,为人父母之前,大家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该负的责任,是否有能力负起这个责任。养大只是基础,养育才是责任。
2022-09-08 00:06:27
第四章 对从小社交恐惧的我,妈妈却说你要勇敢
第五章 我是母亲“鸡娃教育”的失败品
NOTE
每次想死的时候,我就费劲地写信,写到我不想动了或者不想死了为止。然后把那张纸塞到一个硕大的信封里,再把信封压在桌面的一本字帖下面。信封上写着:请勿开启于夏(我的化名)生前。
2022-09-08 00:28:45
NOTE
“爱也许是一种救赎罢。”
2022-09-08 00:17:04
NOTE
我会想死,但我不想伤害我妈。
2022-09-08 00:28:53
NOTE
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说过:如果我们的孩子长大后没有成为更好的一代,那繁衍后代还有什么意义呢?那么更好的一代肯定不应该是在教育内卷中疲于奔命的人,而应该是拥有健全人格、健康体魄和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光发热的综合型人才。
2022-09-08 00:01:56
第六章 被孤立的优等生
第二部分 我为孩子做了那么多他却得了抑郁症
NOTE
她一次次的迁就和妥协,让我感受到了真正的爱,无条件的爱。这爱无关成绩,只因为我是她的女儿。
2022-09-08 00:19:39
NOTE
抑郁症患者很普遍的一个特征就是自我价值感低,父母无条件的爱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独一无二和存在感,这会给他注入重要的生命能量。爱的陪伴和共情,能让抑郁症患者疗愈过程加快。
2022-09-08 00:12:16
第八章 儿子抑郁后,我学着做一个父亲
第九章 抑郁后,家人说“我是吃饱了撑的”
第十章 初二那年,母亲和我开始被家暴
NOTE
主治医师说过的很多话我都不记得了,唯独有一句,我到现在都受用:“如果你觉得生活太糟糕了,简直没法更糟了,那就只剩下好事等着你了,因为没办法比现在更差了。”
2022-09-08 00:04:45
第十一章 想靠婚姻逃离原生家庭,却陷入新困境
NOTE
就我自己的思考来看,抑郁最根本的原因只有四个字:求而不得。
2022-09-08 00:08:07
NOTE
亲人去世给我们带来的负面感受,至少要到半年后才会消失
2022-09-08 00:08:51
NOTE
当你的原生家庭无法做出改变的时候,你要自己努力创造条件尽可能离开原生家庭,进行物理隔离。
2022-09-08 00:11:56
第十二章 被同学霸凌后,妈妈说“他们只是闹着玩”
NOTE
那时候很确定:我的父母根本不爱我,他们只是把我当作养老的工具罢了
2022-09-08 00:29:13
NOTE
社会的偏见会一直存在,阴暗面不会因为你差点失去生命就变少,但却总有善意会在身边围绕。这个世界即使全是玻璃碴儿,我也愿意为了玻璃碴儿里的糖而坚持活下去。
2022-09-08 00:06:46
NOTE
如果得不到身边人的支持和信任,可以拨打12355青少年维权和心理咨询服务热线。这是共青团中央权益部设立的专门面向青少年的热线电话,旨在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
2022-09-08 00:15:54
第十三章 缺爱的孩子,大概率成为不会爱的父母
NOTE
身份认同意味着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一般会有两种模式:认同父母,或拼命想成为和父母不一样的人。
2022-09-08 00:11:25
NOTE
作为家中的长女,母亲从小就帮着父母打理两个弟弟的日常起居。她在成长过程中继承了姥姥独立自主的性格特质,而后来的教师职业将她性格中隐藏的独断专横和控制欲逐渐放大。她和大多数中国母亲一样,没有自己的生活和兴趣爱好,一直不知疲倦地为了家庭兢兢业业付出,心中难免会积压很多怨气。也许这就是她日后总是对我暴力相待的根源所在。
2022-09-08 00:26:09
NOTE
家庭代际创伤是指会在一个家庭中,一代代不断传递下去的心理创伤。心理治疗师莫雷·鲍恩说:你呈现的不只是你自己,还有你从小成长的家庭;你当下的家庭模式,根植于原生家庭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2022-09-08 00: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