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插图

NOTE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2023-07-01 00:43:37

NOTE

当一个人的灵魂对于人生产生根本性的疑问时,他就会走向哲学。

2023-07-01 00:44:41

NOTE

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中,让我们记住一个古老的真理: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

2023-07-01 00:44:55

第一章 拥有幸福的能力

论幸福

NOTE

欢乐与欢乐不同,痛苦与痛苦不同,其间的区别远远超过欢乐与痛苦的不同。

2023-07-01 00:47:36

NOTE

在我看来,一个人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靠这养活自己,又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使他(她)们也感到快乐,即可称幸福

2023-07-01 00:48:27

NOTE

幸福是有限的,因为上帝的赐予本来就有限。痛苦是有限的,因为人自己承受痛苦的能力有限

2023-07-01 00:49:09

NOTE

幸福属于天国,快乐才属于人间

2023-07-01 00:49:13

NOTE

幸福和上帝差不多,只存在于相信它的人心中

2023-07-01 00:49:35

NOTE

幸福喜欢捉迷藏。我们年轻时,它躲藏在未来,引诱我们前去寻找它。曾几何时,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把它错过,于是回过头来,又在记忆中寻找它

2023-07-01 00:50:06

NOTE

聪明人嘲笑幸福是一个梦,傻瓜到梦中去找幸福,两者都不承认现实中有幸福。看来,一个人要获得实在的幸福,就必须既不太聪明,也不太傻。人们把这种介于聪明和傻之间的状态叫作生活的智慧

2023-07-01 00:50:46

幸福的哲学

NOTE

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体现了价值观,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2023-07-01 00:52:41

NOTE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一派叫作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

2023-07-01 00:56:29

NOTE

另一派叫作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等,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2023-07-01 00:57:16

NOTE

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2023-07-01 01:06:16

NOTE

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2023-07-01 00:58:04

NOTE

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

2023-07-01 00:59:53

幸福和运气

幸福的悖论

NOTE

“幸福”一词的意义过于含混,几乎所有人都把自己向往而不可得的境界称作“幸福”,但不同的人所向往的境界又是多么不同。哲学家们提出过种种幸福论,可以担保的是,没有一种能够为多数人所接受。至于形形色色所谓幸福的“秘诀”,如果不是江湖偏方,也至多是一些老生常谈罢了。

2023-07-01 01:16:05

NOTE

一千人中之一人

2023-07-05 12:26:22

NOTE

无幻想的爱情太平庸,基于幻想的爱情太脆弱,幸福的爱情究竟可能吗?

2024-08-23 14:32:35

NOTE

莫洛亚的回答是:即使有性的因素起作用,又有什么要紧呢!“既然身为男子与女子,若在生活中忘记了肉体的作用,始终是个疯狂的行为。”

2024-08-23 14:41:25

NOTE

蒙田曾经设想,男女之间最美满的结合方式不是婚姻,而是一种肉体得以分享的精神友谊

2024-08-23 14:41:19

最高的物质幸福

可持续的快乐

NOTE

我最讨厌那种说教,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仿佛青春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为将来的成功而苦苦奋斗。在所有的人生模式中,为了未来而牺牲现在是最坏的一种,它把幸福永远向后推延,实际上是取消了幸福。人只有一个青春期,要享受青春,也只能是在青春期。

2023-07-01 00:19:33

NOTE

依我看,“少壮不享乐,老大徒懊丧”至少也是成立的。倘若一个人在年轻时并非因为生活所迫而只知吃苦,拒绝享受,到年老力衰时即使成了人上人,却丧失了享受的能力,那又有什么意思呢。尤其是女性,我衷心希望她们有一个快乐的青春,否则这个世界也不会快乐。

2023-07-01 00:20:14

苦难的精神价值

幸福和苦难都属于灵魂

财富和幸福

第二章 认识你自己

拥有“自我”

认识你自己

为自己写的日记

我更愿意是我自己——答《青年心理》杂志

“己所欲,勿施于人”

精神栖身于茅屋

NOTE

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

2024-08-23 15:00:02

心灵土壤

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NOTE

我缺的不是言辞,而是厚颜无耻,哭哭啼啼,说你们爱听的话。你们习惯看到别人这样,但这种事不配我做。

2024-08-23 15:11:23

NOTE

其实他心里明白,和他这样一个不顾家计的人过日子,当妻子的并不容易,所以常常在挨骂后承认骂得有理。他是通情达理的,大儿子忍受不了母亲的坏脾气,向他抱怨,他总是站在母亲的立场上好言规劝。

2024-08-23 15:13:54

NOTE

苏格拉底强调,虽然判决是不公正的,但逃亡是毁坏法律,不能以错还错,以恶报恶。

2024-08-23 15:26:38

第三章 享受生命本身

NOTE

人在爱时都太容易在乎被爱,视为权利,在被爱时又都太容易看轻被爱,受之当然。如果反过来,有爱心而不求回报,对被爱知珍惜却不计较,人就爱得有尊严,活得有气度了。

2024-08-23 15:30:24

享受生命本身

善良·丰富·高贵

人生贵在行胸臆

悲观·执着·超脱

感受生命的奇迹

自然和生命

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

生命观与人生意义

内在生命的伟大

生命树上的果子

第四章 哲学与你有缘

哲学与你有缘

哲学开始于仰望天穹

世界有没有一个“本来面目”?

智慧的诞生

你的“自我”在哪里?

如何走近哲学

哲学是永远的追问

哲学不只是慰藉

哲学的用处

第五章 为爱筑一个好巢

爱:从痴迷到依恋

两性之间

爱情的容量

爱情不风流

婚姻的悖论与现代的困境

情欲的卑贱和伟大

婚姻中的利益考虑

恋家不需要理由

在黑暗中并肩行走

婚姻,为爱筑一个好巢

第六章 珍惜平凡的生活

平常心

简单生活

重视内在生活

诗意地栖居

与万物交谈

平淡的境界

生活的减法

阅读是精神生活

做一个终身读者

没有目的的旅行

记住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