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孩子从生活中学习

NOTE

生活在批评中,孩子学会指责,生活在敌意中,孩子学会争斗,生活在恐惧中,孩子学会忧虑。生活在同情中,孩子学会自怜,生活在嘲讽中,孩子学会固执,生活在妒忌中,孩子学会羡慕,生活在羞耻中,孩子学会愧疚。生活在鼓励中,孩子学会自信,生活在宽容中,孩子学会耐心,生活在赞扬中,孩子学会感恩。生活在接纳中,孩子学会去爱,生活在欣赏中,孩子学会爱自己,生活在认可中,孩子学会找寻目标。生活在分享中,孩子学会慷慨,生活在诚信中,孩子学会真诚,正活在公平中,孩子学会正义。生活在善意和关怀中,孩子学会尊重,生活在安全中,孩子学会相信自己和他人,生活在友爱中,孩子会懂得这个世界很美好。

2022-07-27 14:55:31

推荐序 愿天下无“欺”

引言 “温室”里的欺凌

第一章 来自童年的挑战

第二章 为什么会选择欺负别人

第三章 “欺凌”进化史

第四章 欺凌者的内心世界

NOTE

通过与他人无数次的互动,有些人开始坚信,欺负他人不仅是应对世界的一种恰当的方式,而且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

2022-07-27 14:58:28

NOTE

批判一个人是很轻松的事情,只需要动动嘴皮子。

2022-07-27 14:58:42

NOTE

在我们的温室里,就有这样一个孩子,他“悟出”了应对这个世界的大道理,那就是“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2022-07-27 15:00:22

NOTE

对一些研究工作来说,研究人员首先是埋头读书,然后把读到的全部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类,通过比较不同组别的信息来提出主张。这种研究途径被称为“元分析”,运用这种研究方式,可以观察不同的研究人员对某一个主题的看法,了解这个主题的内容含义

2022-07-27 15:00:57

NOTE

孩子们能否充分理解自己的情感呢?他们能不能准确描述和解释当时的感受呢?这里提出了几个关键的问题——孩子们的回忆能力、情感认知能力和个人感知能力是怎么样的。这些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孩子们对问题描述的有效性

2022-07-27 15:49:16

NOTE

欺凌现象是社会群体自身组织方式的自然后果

2022-07-27 15:50:05

NOTE

在我们社会结构的顶端,有强大的领导群体,也就是西达纽斯和普拉托所说的“霸权群体”,在他们的下面是社会的下层人群,被称为“消极参照群体”

2022-07-27 15:50:24

NOTE

在这些群体中,有一个“行为不对称”的过程,即弱势群体对强势群体有着一贯的顺从性

2022-07-27 15:50:38

NOTE

少数人的自我设限促使了社会等级秩序的合法化,他们接受社会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现状。面对环境,他们麻木冷漠,“习得性无助”(下一章将详细探讨),通过这样的态度和反应,一步步强化自己的弱势。换句话说,强者维持着一种权力动态,这种权力动态侵蚀着弱者想要改变命运的信念,以此加强霸权群体的力量。欺凌的定义中包括持续的权力不平衡元素,权力动态在这里非常突出。欺凌行为不等同于攻击行为,区别在于欺凌行为利用了权力不平衡,就像我们不能说职业拳击比赛是典型的欺凌事件。

2022-07-27 15:59:44

NOTE

为什么从父母那里得到无条件的爱是如此重要,为什么未能和父母建立依恋关系对孩子的社交互动和社交关系发展是致命的

2022-07-27 16:00:46

NOTE

人类先天需求理论由乔·格里芬(Joe Griffin)和伊凡·提利尔(Ivan Tyrell)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目的是说明人类生存的需求是有深度的

2022-07-27 16:07:09

NOTE

他们提出了9种侧重于情感成长方面的可识别的需求,这些可不是简单的生理需求(如食物、水、空气和必要的睡眠),毕竟这些需求只是能够让人活着而已。与大家经常援引的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所描述的需求层次理论不同,这9种需求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并且可以任意调换顺序

2022-07-27 16:07:28

NOTE

这种教学风格容易伤害孩子的情感,会让孩子变得敏感、谨慎、患得患失,他们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不敢举手尝试。在这种情绪状态下学习,会影响孩子在学校的适应能力,而且如果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帮助他们免于羞辱,他们可能会转而求助于欺凌行径。

2022-07-27 16:12:08

NOTE

对于一些欺负人的孩子来说,这可能是他们在学校的社会阶层中立足的方式,他们可能在学习上没有安全感,所以通过欺凌行为来增强自己的安全感

2022-07-27 16:12:31

NOTE

一些孩子对欺凌产生了错觉,以为这么做就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校园生活,就像一个木偶控制另一个木偶一样

2022-07-27 16:24:02

NOTE

我们首先应该识别学校里(毕竟每天都要面对)哪些事情是他们无法掌控的,哪些事情是他们可以掌控的,然后在这基础上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获得内心的平衡

2022-07-27 16:24:18

NOTE

“自主和掌控”这一元素还指一个人对重要选择的掌控感,包括保护自己、拒绝不愉快要求的需要以及能够做出选择以提升生活(比如选择上学的能力)质量的需要。

2022-07-27 16:24:45

NOTE

我真的不介意这么做,因为我是这个房间规则的一部分,我觉得我属于这个房间。这个平凡而又重要的角色让我每天晚上都不得不从床上爬起来,还要在黑暗中摸索着回去,我以这样可怜巴巴的方式,在这个房间里拥有一个地位。卡罗尔在这个房间里是“独裁统治者”,而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消极参照组”成员。

2022-07-27 16:26:09

NOTE

攻击性行为给了他们一种强烈的存在感,在中学校园里情况尤其如此

2022-07-27 16:26:55

NOTE

有助于反思和强化我们的经历

2022-07-27 16:35:21

NOTE

寻求关注在行为学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格里芬和提利尔提出了两个过程——要求他人予以回应以及对他人予以积极关注。他们指出,真诚、积极地关心他人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同理心水平,也有助于增强个人在一个群体中的归属感

2022-07-27 16:35:55

NOTE

如果一个孩子没能与父母之间建立信任关系,他可能就会利用欺凌来与他人建立关系。一些误入迷途的孩子通过攻击行为来与他人建立关系,欺凌成了他们建立关系的唯一途径

2022-07-27 16:36:58

NOTE

如果你是一个自尊水平较低的人,每天忧心忡忡,内心非常焦虑,有一大堆想法需要处理,你很可能不想要个人空间,因为独自一人时就不得不正视自己不愉快的想法。当你独自一人时,你没法争吵、没法炫耀,也没法假装很快乐,因为没人跟你互动,那么你就很难继续用虚张声势和攻击性来隐藏自己。

2022-07-27 16:39:19

NOTE

在这样孤独的时光中,消极的情绪涌上心头,自怜和自卑感取代了欺凌。像这样的“欺负自己”往往会伴随羞愧的情绪。在很多情况下,欺负别人是为了分散注意力,缓解自己的抑郁

2022-07-27 16:39:35

NOTE

这肯定不是我想要的关注和反馈的结果。而且,围观人群正屏息以待,看我要怎么收场。我会像台上那个喜剧演员一样尴尬,我的确得到了关注,但不是我想要的那种

2022-07-27 16:41:11

NOTE

。而当今社会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评价标准更多地倾向学业成就和商业成功,而不是努力和态度

2022-07-27 16:45:00

NOTE

女性则喜欢不急不躁地玩弄长期的心理游戏,她们孤立对方,利用社交手段羞辱和冷落对方

2022-07-27 16:46:16

NOTE

对于一些害羞的男孩来说,欺负女孩似乎是跟她们说话的唯一方式,这当然能十拿九稳地吸引她们的注意

2022-07-27 16:51:08

NOTE

年轻的小伙子们往往有一种相当荒唐的逻辑,向一个女孩表明喜欢她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粗鲁地对待她

2022-07-27 16:51:00

NOTE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男孩目睹过家庭暴力或遭遇过家庭暴力,那么他很有可能会对女性缺乏尊重、歧视女性,男性对女性的贬低往往是从类似的家庭关系中习得的

2022-07-27 17:11:58

NOTE

为了确保总体实力的不平衡,寻求操控权的人会故意追求或讨好一个在某些方面明显较弱的人。这种实力的悬殊可能是体格(肌肉、身高和体重)上的,也可能是智力、财富或社交技能水平方面的。寻求和维持这种权力不平衡的目的是征服、操控和压制他人。于是另一方被蓄意征服并操控,想要抵抗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是一种极其普遍的欺凌行为,然而可悲的是,在我看来,这种行为在社会上没有得到应有的认识,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

2022-07-27 17:12:35

第五章 我的孩子真的有那么坏吗?

NOTE

很多人可能意想不到,在日常话语当中,能有那么多的词汇与心理健康问题有关。而且仿佛人人都能感知他人的言行举止是否正常,是否在公众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2022-07-27 17:20:11

NOTE

前缀“ab-”的意思是“偏离或有别于”,所以“abnormal”一词的字面意思就是“偏离或有别于正常”,即“不正常的”或“反常的”。前缀“sub-”的意思是“位于……的下面”,前缀“hypo-”则指的是“低于或少于”。很多常用词汇都带有这两个前缀,比如“submarine(潜水艇)”,字面意思就是“位于水的下面”;“subliminal(潜意识的,下意识的)”,字面意思就是“在意识水平以下”;“hypothyroidism”,即甲状腺功能减退,指的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前缀“hyper-”的意思是“高于”,所以“hyperactive”的意思就是“过度活跃”,而“hypersensitive”一词的意思则是“过分敏感”,即敏感度高于正常水平。“hyperthyroidism”一词的意思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指的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过多,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的一种疾病。

2022-07-27 17:20:48

NOTE

所谓正常或常态,乃是由文化意义所驱动的。在某一社会层面,具有人口统计学普遍性的东西就会被视为“正常”

2022-07-27 17:22:50

NOTE

尽管很多人都有过被欺负的经历,但这种现象是否“正常”只能由一个环境或群体的文化预期来决定。“正常”或“不正常”的认定界限通常由人类学家所称的“种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所决定

2022-07-27 19:45:42

NOTE

训练新兵的方法就是拆解他们的自我意识,一层一层地剥,一直剥到最脆弱的核心,然后再进行重建,打造成一个更坚固的结构,如此这般,他们才能经受得住战时的严酷,绝对地服从命令

2022-07-27 19:46:26

NOTE

总有一些培训,人们会觉得应当采取所谓“不得已而为之”的某些途径和方法。人们存有这样的观念的问题在于,当一个团体说“事情一直都是这样”时,一个人想要反对预期的行为并对其说“不,事情本不该这样,还有另一条路!”就变得极其困难了

2022-07-27 19:46:59

NOTE

这类研究性实验的确凸显出了一些人究竟是怎样“作茧自缚”的,因为他们存有一种内在的、笃定自己无法也无力改变的感觉。“习得性无助”研究实验让人们第一次看到为什么有些人会秉持那种“我为什么要费劲地去改变呢”的态度,这会让那些拥有更健康思维模式的人觉得沮丧,因为同样的事物他们的视角可能不同。对于“习得性无助”的人来说,那种“无助”又助长了他们内心里的无力感和冷漠感。我必须再次强调,关于“习得性无助”的研究成果并不值得骄傲,但其重要性却值得我们在今后的讨论中牢记于心。我还要指出一点,鉴于当今所有研究性实践都必须遵循严格的伦理标准,该项特殊的实验不应再以任何形式被复制

2022-07-28 00:09:24

NOTE

在第3阶段,即使再行通电,它也不会跳上木箱。也就是说,即使它有了可以逃避的机会,但它仍然没有选择接受。这就是所谓的习得性无助——即使希望就在眼前,也只会视而不见。因为进入了一种冷漠和绝望的状态,已经不再会去接受帮助和支持了

2022-07-28 00:10:37

NOTE

欺凌者对其周围可能存在的潜在冲突、攻击行为和情感威胁,有“感知放大”的倾向。此外,在采访那些承认自己欺负过他人的孩子时,不少人都说,之所以要欺负他人是为了感觉更安全

2022-07-28 01:42:10

NOTE

人在紧张和承压的时候,信任、接受和尊重等观念就变得举足轻重,必须要避免失去其中的任何一种

2022-07-28 01:44:05

第六章 理解“欺凌圈”——面向教师和家长的支持系统

第七章 填补“抗逆之墙”——面向学生的支持系统

第八章 营造没有欺凌的校园——面向目击者的支持系统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