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镜头

编辑絮语

声音

NOTE

“不买月”或“不买年”,则是有意识地暂停非必要的购物。博主凯拉(@adventuringwithkayla)在一段视频中说,过去一年的“不买年”里,自己不买新衣服、配饰和家居装饰,减少了外出喝咖啡的次数,超过100美元的音乐会就放弃。她说,她将在2025年继续执行不买东西的规定。博主Rebecca Sowden也从一个“超级购物狂”变成了“不买年”追随者。她说,如此公开地承诺禁止购物有助于她真正坚持下去。不买东西,世界并不会毁灭。

2025-02-16 22:49:55

封面人物

焦点

世相

赛博破冰:美国年轻人勇闯小红书

文化

产品经理陈思诚,失灵了

“职场惊悚剧”的现实面

风尚

在Tinder观察爱情

NOTE

25岁的康马也是我的采访对象,他喜欢在Tinder上和人聊电影,个人介绍中写着:“希望找到能一起看完《爱在》三部曲的人。”

2025-02-16 22:52:16

NOTE

现在的她,学会了在Tinder上享受调情和来自男人们的奉承,但她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不过来自父权社会在网络空间中的一次畸变。

2025-02-16 23:34:24

NOTE

阿露依旧在社会偏见间进退维谷:如果不使用交友软件,她就会成为“剩女”;如果使用了交友软件,她就会变成“荡妇”。

2025-02-16 23:34:40

NOTE

每个人都从中感受到热闹,每个人也由此感受到孤独。 小谷说,“如果想发展感情上的亲密关系,这个难度系数,是上了八十级台阶。”

2025-02-16 23:36:15

商业

NOTE

先说结论。2023年,头部大厂确实恢复增速,比前两年赚了更多钱——但,其实也没有恢复到形势大好的境地。 先看涨薪最卖力的京东。刘强东回归一年后,2023年,京东财报公布的净利润确实翻倍上涨,增长延续到了今年前三个季度。虽不及2020年的高位,但摆脱了亏损,超过了2019年的水平。 再看腾讯,2023年,腾讯的营收和净利润重回了增长轨道,净利润创下5年来的新高;阿里在过去2年里净利润增长也有起色;至今未上市的字节没有披露财务信息,也否认过外界传言数字,但TikTok的海外利润被认为可观。

2025-02-16 23:37:25

NOTE

2021年,京东净亏损超44亿元,而京东于年中就宣布,要用两年时间将员工平均年薪由14薪逐步涨至16薪。而2022年11月,刘强东以内网发文重回台前时称,自掏腰包1个亿、公司投入百亿提高基层员工福利待遇,同时对2000多号高管的现金薪酬降10%~20%,职位越高降越多……

2025-02-16 23:38:41

NOTE

高薪之下,大厂用市场“优胜劣汰”的逻辑对员工做绩效管理,一并催生出“致富梦”与“青春饭”两套叙事,也成为大厂工作“不稳定”的源头。 学者严霞用“莫比乌斯环”来形容互联网大厂劳动力市场运转的逻辑:它既开放又封闭,起点与终点首尾相连。在向往“致富梦”与担忧“青春饭”的两极之间,职业的不稳定性既是员工的自我驱动力,也是大厂管理控制的手段。它提供了更多机会,也给员工带来从未有过的风险。

2025-02-16 23:40:04

NOTE

但20年后的今天,大厂员工的“35岁危机”已经成为台面上的话题。 互联网大厂膨胀成一个个数十万员工的庞大组织,即便薪资仍然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但不再具有绝对优势,个体薪资差距加大,对后来者而言,提前退休的梦想越来越远。另一边,晋升通道在变窄,末位淘汰如影随形,他们其实也有“非升即走”的焦虑。

2025-02-16 23:40:47

NOTE

“大厂螺丝钉”是另一重危机。它透露出,过度的劳动分工如何使得人的生命力萎缩,变成可以被替换、被N+1的零件,无法照管自己的生活或价值需要,也与最初成就大厂的、搭建一个立体系统的“创造力”背道而驰。

2025-02-16 23:41:20

NOTE

人才自由流动固然有利于创新的扩散,可大厂分明想要稳住核心竞争力,才如此看重竞业协议。 如果螺丝钉认定,机器没了它也能运转,他们之间只靠工作汇报和工资单维系,他的责任感随着无依无靠之感的增加而减少,也就不奇怪了。

2025-02-16 23:41:54

NOTE

拥抱变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难。在趋于紧缩的环境里,对稳定性和确定性的需求,应当得到更多回应。

2025-02-16 23:42:52

无本起利,职业打假泛滥

网红养活劳斯莱斯?

教育

新知

半导体,一年还比一年难

读书

映象

编读

《钢琴陨落,中产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