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本书所获赞誉

引言

第一部分 为什么我们要隐藏动机

1 动物行为 整饰社交与竞争性利他

NOTE

为了保持整个身体的清洁,它们需要朋友略施恩惠。[插图]这种行为被称为社交整饰(social grooming)。

2022-07-02 07:36:31

NOTE

终其一生,黑猩猩的整饰伙伴都是相对固定的。

2022-07-02 07:36:47

NOTE

与此同时,亲密无间地共度一段惬意时光之后,双方便增强了同盟关系。然而,竞争对手却很难卸下戒备,共享这种惬意的行为

2022-07-02 07:41:40

NOTE

它们必定想捞取其他好处,而不是简单的互惠行为。确实,相互整饰的伙伴更可能共享食物[插图],更愿意分享进食地[插图],并且其中一员与其他群内成员进行对峙的时候,另一成员挺身而出的概率更大

2022-07-02 07:43:54

NOTE

我们会发现这种看似利他的行为其实是竞争性的利己行为

2022-07-02 07:47:27

NOTE

只有以下两种情形,隐藏动机才会起作用:(1)当他人窥见了你的部分心理之时;(2)当他人基于从你心里所“窥见”的信息对你进行评判或赏罚之时。

2022-07-02 07:50:16

NOTE

但是,当我们判定动物的行为“有悖常理”时,人类的动机已经先入为主,动物的动机则无处可寻。

2022-07-02 07:50:39

2 竞争天性 社交挑战与零和博弈

NOTE

人类的婴儿也是所有动物中最为无助的。

2022-07-02 07:52:08

NOTE

摔跤场上没有失败者,只有胜利者和学习者。

2022-07-02 08:06:56

NOTE

令人难以启齿的是那些会破坏合作关系的竞争形式:情敌间的争风吃醋、朋友间的地位之争、婚姻中的权力斗争、出轨的诱惑、职场上的明争暗斗。当然,理论上我们承认办公室政治,但是有多少人敢在公司博客上公开谈论这一点呢?

2022-07-02 08:07:28

NOTE

我们都偏向选择那些让我们看起来光鲜亮丽的说辞。而对于对手,我们则不亦乐乎地用那些不受人待见的理论抹黑他们,只要泼到他们身上的脏水不会溅到自己身上就行

2022-07-02 08:07:41

NOTE

这就是文献中提到的社会脑假说,有时也称作马基雅维利智力假说。[插图]这种假说认为,我们的祖先变聪明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在各种各样的社交场合及政治舞台中相互竞争。

2022-07-02 11:57:21

NOTE

我们的祖先参与的三大重要“游戏”:性、社会地位及政治。

2022-07-02 14:07:29

NOTE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这场游戏的本质是交配,而不是生存

2022-07-02 14:07:56

NOTE

我们总是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性别差异上(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

2022-07-02 14:08:08

NOTE

性与生活的其他方面一样,我们的做法是将男性和女性看作是遵循同一基本本能的物种,只是侧重点略有不同

2022-07-02 14:08:46

NOTE

就局部而言,这是一场零和博弈,因为在一个固定的社区环境中,可接触到的配偶数量是固定的,因此两性中的任意一方都面临来自同一性别的竞争。在一夫一妻制中,每一个想要与高质量男性结合的女性都不得不与其他女性展开竞争,

2022-07-02 14:09:30

NOTE

我们想向潜在的配偶展示我们的良好基因,及成为优秀家长的潜质。

2022-07-02 14:10:00

NOTE

我们的大脑在进化中不仅成了生存机器,还成了求偶机器。”我们许多独特的行为是出于繁殖而非生存的目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的一些能力,比如视觉艺术和音乐,很大程度上就像孔雀的尾屏一样,是求偶的一种形式。

2022-07-02 14:10:21

NOTE

尊敬是有限的。这样说来,名望型地位就像是人气比拼,与世界各地各所中学的人气大赛有些相似,但是又要有趣得多。我们可以通过财富、美貌、运动天赋来获得名气,同样也可以通过幽默、艺术、智慧、得体的谈吐、魅力及善良获取名望

2022-07-02 14:11:29

NOTE

现在,我们争名夺利的结果在无意中带来了积极的“副作用”,比如艺术、科学及技术创新等。[插图]但是追名逐利本身更像是零和游戏,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是好友的成功也会让我们心生嫉妒、痛苦不堪。

2022-07-02 14:13:05

3 规范 来自第三方的共同执行

4 逾矩 规范执行者与规范逃避者的对决

5 自欺 是自我防御,还是操控手段?

6 脑中的大象 新闻秘书的概念体操

第二部分 日常生活中的隐性动机

7 肢体语言 无声的双人舞:信号与线索

8 笑 探究社会关系的利器

9 交谈 聆听者与陈述者的博弈

10 消费 “一忘皆空”的场景联系

11 艺术 被毁的《蒙娜丽莎》还是艺术吗?

12 慈善 有效利他与现实利他

13 教育 消费与投资

14 医疗 炫耀性关爱与过度治疗

15 宗教 信仰、社群、同步效应

16 政治 盲目与顺从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