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前记
辑一
走出唯一真理观
NOTE
闷头
2022-02-03 13:14:08
NOTE
1966年5月16号
2022-02-03 13:14:49
NOTE
社论
2022-02-03 13:15:03
NOTE
这样的思考常被称作“概念分析”、“概念考察”,更少误导的说法是“概念层面上的反思”。更少误导,但有点儿绕
2022-02-03 13:36:25
NOTE
哲学的一般性
2022-02-03 13:37:04
NOTE
这种抽象普遍性很容易会混同于概念考察的普遍性,好多人心目中的哲学,就是这种东西,在我看,这种东西最无聊,差不多可以说是骗人的
2022-02-03 13:36:56
NOTE
年轻,没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那种境界,学得越多越好。由于无知,起点低,学东西就显得特别快,读了一本世界史,一下子了解了好多新事情,这让人很兴奋,也特给人信心,好像自己在突飞猛进。其实只因为先前啥都不懂,这种兴奋,这种信心,现在看起来挺可笑的,但当时的确是鼓励青年的心灵不断向上的动力。当时要是像现在这样,知道天下的学问你就是花一辈子也学不到一星半点,可能就没那么大激情了。
2022-02-03 13:39:05
NOTE
每一场运动都像一场大潮,把很多人卷进来,往往,海潮退去,满地不过一些瓦砾而已
2022-02-03 13:42:45
NOTE
有点儿像维特根斯坦说的,他说哲学问题是这样一些问题,是些你随时可以把它放下的问题
2022-02-03 13:48:16
NOTE
等到什么时候我在课堂上像一些老先生那样,不断重复自己过去讲过的,说上一遍又一遍,我说你们如果真爱你们的老师,你们就要好好告诉他,您该好好回家吃点喝点,过你的日子。油干灯尽,啥都不做了,我觉得fine。年轻人接着做,用新的方式来做。
2022-02-03 13:49:02
NOTE
放弃唯一真理这个想法,并不是要引来粗俗的相对主义结论。尼采提倡“视角观”,用后来的话说,他不接受上帝之眼。各有各的视角,这的确可以导致相对主义,但相对主义是绝对主义的一种变体,把自己的视角视作无法调整的。其实,我们在对话中时时都在调整自己的视角。能对话就不是相对主义。我一直说,我们不能靠把一切都归拢到一个绝对的观点之下来克服相对主义,真能消除相对主义的,相反是这样一种东西:你要深入到自身之中,了解你真正相信的是什么。你实实在在相信一些什么,你为自己相信的东西做点儿什么。这时候,你的信念和行动是实实在在的。但并不因此,此外的一切都是虚幻的虚假的。跟你不同的人,跟你冲突的人,他有他的实在。在具体的思考和行动中跟其他的生活理想对话、互动。是的,他有虚假的虚幻的东西,因此你要与他一争,但这个过程是双方的,你也有你的虚假和虚幻,你也要在这种争执中变得越来越实在
2022-02-03 13:50:47
我们不再那样感受世界
NOTE
小孩就太具体了,是全部的现实。
2022-02-03 13:56:24
NOTE
它里面很多纯真细腻的东西,现在的人不能理解,因为那个情境已经没了
2022-02-03 13:59:31
NOTE
有些深刻的东西好像跟那些坏的制度连在一起,这么说简直太奇怪了
2022-02-03 14:00:09
读懂一两个大哲学家
NOTE
没文化的受到有文化的熏陶,有文化的从没文化的那里汲取营养,这个双向活动叫做文化
2022-02-09 08:28:39
思想增益元气
NOTE
经常进行哲学思考、审视人生的人被认为是多愁善感,经常用科学数据进行分析的人才被认为是理性,明明这两者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只不过一个是量化的一个是描述性的,可为什么现在的人只崇拜数据,却鄙视文字的描述呢?
2022-02-09 08:29:57
未来之思的臆测
聊聊爱情与死亡
NOTE
当等级真的被取消了之后,你以为你看到的是一个平等的、大家都有权利的、欣欣向荣的社会,但尼采认为不是的,等你把差别都取消了,这就是一个“末人社会”,就是last man,末人
2022-02-09 08:35:16
辑二
哲学关心的是事物的意义
漫谈人工智能
说理与对话
“说理”四人谈
反思与过度反思
NOTE
事事都要显得合乎或明或暗的意义才是当代生活的重大疾病。我们倾向于把平平常常、琐琐碎碎的动机欲望上升为观念
2022-02-09 08:36:11
NOTE
在感知中找不到确定性,你就倾向于到观念那里去找确定性。观念的分量越来越重,这大概是一个原因吧
2022-02-09 08:37:26
NOTE
“边缘人”的一个内涵是,我不跟你玩,但这辩护就是在跟你玩。周:换言之,我还是接受了你的游戏规则,我还是要以你作为一个坐标,然后来判定我的价值。本来的话就另起炉灶了,各玩各的游戏。
2022-02-09 08:46:22